女,56岁,右上腹痛伴发热一周,有糖球病病史。体检:腹肌紧张,右上腹有压痛和反跳痛;检验结果:血红蛋白114g/L,血小板312x10
/L,白细胞35x10
/L。白细胞分类:中性成熟粒细胞85%,淋巴细胞8%,单核细胞2%,幼稚细胞5%,粒细胞可见毒性改变
白细胞增多首先考虑下列哪种疾病
A:CML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急性白血病 D:类白血病反应 E:骨髓纤维化
女,25岁,江西上饶人,因发热,咽痛一周就诊。查体见患者咽部有溃疡及伪膜形成,可见出血点。颈淋巴结肿大,白细胞总数增多,达30x10
/L。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考虑诊断什么病 ( )
A:急性扁桃体炎 B:白喉 C: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流感 E:真菌感染
患者,女性,31岁。近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乏力,四肢关节酸痛,伴左侧小腿散在出血点,牙龈红肿出血,无发热,鼻出血,黑便,月经增多,无心悸,头晕,呼吸困难。医院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34g/L,白细胞4.3x10
/L.血小板16x10
/L;骨髓穿刺示:骨髓增生活跃,原始白细胞33.5%。
根据患者目前的病情,医护人员应重点观察的内容不包括
A:重度贫血症状 B:内脏出血 C:感染发热 D:颅内出血 E:皮肤黏膜压疮
病人男性,26岁,突然出现发热,鼻出血,面色苍白,持续10余天,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血常规示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白细胞增多,初步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力的证据是
A:贫血,出血 B:发热,畏寒 C:胸骨压痛 D:肝脾肿大 E:骨髓中出现大量原始细胞
患儿男,7岁,发热7天,体温38.5~39.5℃,伴精神较差,食欲下降,便秘及轻度腹胀,近3天轻咳。体检:体温39℃,精神委靡,面色欠佳,心脏无异常,两肺呼吸音稍粗,无啰音,肝肋下2.5cm,脾肋下1.5cm。血象:白细胞数4.1x10
/L,中性粒细胞0.74,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0。肥达反应:O效价1:40,H效价1:80;胸部X片是双肺纹理增多;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诊断为伤寒。
患儿住院抗感染治疗10天,完全恢复出院。出院半个月后又开始发热,体温38.0~39.0℃,持续8天,食欲下降,腹胀,大便稀溏,每天2~3次。体检:肝肋下1.5cm,脾肋下2.5cm。血象白细胞计数4.8x10
/L,中性粒细胞0.82。血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此时该患儿的诊断是
A:伤寒耐药菌感染 B:伤寒复燃 C:伤寒复发 D:伤寒迁延型 E:伤寒反复感染
某男性患者,16岁,开始先有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寒战,高热,白细胞计数增多(32×10
/L),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左下肢软组织红肿及受热加重,压痛更明显。确诊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急性骨髓炎。
如果患者在应用该药后产生严重腹泻,经实验室检查大便中见脓细胞和白细胞增多,并证实存在难辨梭状芽孢杆菌,则应该采用的治疗措施是
A:止泻药易蒙停口服 B:万古霉素口服 C:万古霉素注射液静脉注射 D:万古霉素注射液和灭滴灵注射液静脉注射给药 E:止泻药白陶土口服
某男,21岁。发热2周,体温38~39℃,查体:皮肤散在紫癜,颈部淋巴结及腋下可触及肿大,脾肋下3厘米;辅助检查:血常规:血红蛋白85g/L,白细胞10×10
/L,血小板25×10
/L。
此病人在发热、头痛、呕吐第2日做脑脊液检查,最可能发现为
A:脑脊液中性粒细胞增高 B:细菌培养阳性 C:脑脊液中发现结核杆菌 D:脑脊液蛋白量显著增高、糖定量减低 E: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增多
关于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细胞增多,指WBC>12×10
/L B:白细胞减少,指WBC>3×10
/L C:中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白细胞不变 D:中性粒细胞正常则白细胞一定正常 E: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
关于白细胞增多或减少定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细胞增多,指WBC>12×109/L B:白细胞减少,指WBC>3×109/L C:中性粒细胞增多导致白细胞不变 D:中性粒细胞正常则白细胞一定正常 E:中性粒细胞增减的意义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