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男性患者,46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

如诊断为鼻咽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鼻咽癌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两倍 B:我国是世界各大洲中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C:鼻咽癌的发病率为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 D:鼻咽癌多发于鼻咽侧壁 E: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F:病理以腺癌较多见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双侧颈部上段肿物伴左侧面部麻木6个月”来诊。查体:PS=1;鼻咽左顶后壁、侧壁肿物,双侧颈部Ⅱ、Ⅲ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 cm×5 cm,质硬,固定;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MRI:鼻咽肿物侵犯左侧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破坏,双侧颈部Ⅱ、Ⅲ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者4 cm×4 cm。PET-CT:右肺多发转移灶。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首选治疗方法是

A:化学治疗 B:肺部手术+鼻咽和颈部姑息性放射治疗 C:最佳支持治疗 D:EBV特异性CTL免疫治疗 E:西妥昔单抗治疗 F:鼻咽肿物切除+颈淋巴结清扫+肺部手术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双侧颈部上段肿物伴左侧面部麻木6个月”来诊。查体:PS=1;鼻咽左顶后壁、侧壁肿物,双侧颈部Ⅱ、Ⅲ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 cm×5 cm,质硬,固定;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MRI:鼻咽肿物侵犯左侧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破坏,双侧颈部Ⅱ、Ⅲ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者4 cm×4 cm。PET-CT:右肺多发转移灶。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有( 提示 经6个疗程DDP+5-FU+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后,肺部PET-CT病灶临床完全缓解。)

A:鼻咽和颈部根治性放射治疗 B: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C:观察,无须处理 D:口服FT-207 E:西妥昔单抗维持治疗 F:加用1~2个疗程巩固疗效

某女性患者,51岁,因“双侧颈部上段肿物伴左侧面部麻木6个月”来诊。查体:PS=1;鼻咽左顶后壁、侧壁肿物,双侧颈部Ⅱ、Ⅲ区淋巴结肿大,最大者5 cm×5 cm,质硬,固定;左侧三叉神经上颌支麻痹。MRI:鼻咽肿物侵犯左侧咽旁间隙,颅底骨质破坏,双侧颈部Ⅱ、Ⅲ区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者4 cm×4 cm。PET-CT:右肺多发转移灶。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目前的治疗方案为( 提示 经鼻咽和颈部根治性放射治疗后病情稳定2年,复查B型超声肝多发转移。予DDP+吉西他滨化学治疗3个疗程后肝转移病灶进展;PS=3。)

A:紫杉醇+卡铂+吉西他滨 B:卡铂+西妥昔单抗 C:DDP+西妥昔单抗 D:紫杉醇+西妥昔单抗 E:最佳支持治疗 F:肝移植

某男性患者,46岁,鼻塞、涕中带血2周。查体颈部淋巴结增大。专科检查发现,鼻咽腔黏膜肿胀,右侧咽隐窝消失。CT表现如下图。

关于鼻咽癌,表述正确的是

A:以鳞癌居多 B:早期可表现为鼻咽侧壁平坦、僵直、咽隐窝消失 C:常伴囊变或钙化 D: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呈轻度强化 E:对骨的侵犯可为单纯性骨破坏、骨质硬化或两者兼有 F:病变常沿颅底孔道侵犯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位于

A:鼻咽后壁 B:鼻咽顶后壁 C:鼻咽侧壁 D:咽鼓管圆枕 E:咽隐窝及顶后壁

某男性患者,46岁,以"因回吸鼻涕带血3个月,右耳听力下降10天"就诊。患者3个月前开始出现回吸鼻涕带血,多为陈旧性血液,无鼻塞、头痛、咳痰等表现,未诊治。近10天出现右耳听力减退、伴耳鸣,无眩晕、耳痛、耳流脓等。临床检查见:右侧耳道通畅,右鼓膜完整、内陷,鼓室有积液;鼻腔未见异常,间接鼻咽镜检查见右侧咽隐窝处黏膜粗糙不平,稍隆起。右侧颈部触及肿大淋巴结,质硬,固定。根据以上表现,回答如下问题。

如诊断为鼻咽癌,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鼻咽癌以女性居多,约为男性的两倍 B:我国是世界各大洲中鼻咽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 C:鼻咽癌的发病率为耳鼻咽喉科恶性肿瘤之首 D:鼻咽癌多发于鼻咽侧壁 E:颈淋巴结转移率低 F:病理以腺癌较多见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位于()

A:鼻咽后壁 B:鼻咽顶后壁 C:鼻咽侧壁 D:咽鼓管圆枕 E:咽隐窝及顶前壁

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A:利特尔区(Litter’s area) B:克氏静脉丛(Kiesselbach’P1exus) C:鼻咽静脉丛(Woodruff’s plexus) D:鼻后静脉丛 E:鼻中隔静脉丛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