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35岁,体温38.6℃,脉搏116次/分,咽喉疼痛,诊断为:化脓性扁桃体炎。医嘱"青霉素皮内试验",护士配制好青霉素皮试液后给患者注射。
青霉素皮内注射的剂量应为
A:1500U B:300U C:100U D:10U E:20U
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各种疾病,请选择剂量与治疗法
接触性皮炎
A:大剂量突击疗法 B:小剂量替代疗法 C:一般剂量长期疗法 D:隔日疗法 E:局部外用
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实际接触的往往是多种化学物质的混合物,它们可以在机体内发生复杂的联合作用。请判断下列联合毒作用属于何种类型。
异丙醇无肝脏毒性,但同时接触CCl
时可大大增强后者的肝毒性
A:相加作用 B:独立作用 C:协同作用 D:加强作用 E:拮抗作用
毒理学鼻祖Paracelsus提出"剂量决定毒物",即所有物质都有一定毒性,惟有剂量能区别毒物。因此,自毒理学诞生之日起,剂量-效应(反应)关系便是研究的核心
为通过数学的方法更加准确地计算LD
等参数,通常将S型剂量一反应曲线进行转换,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纵坐标标识单位为反应频率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B: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高斯曲线 C: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D: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E:纵坐标标识单位为概率单位同时横坐标剂量单位为对数时,非对称S型曲线变为直线
决定职业有害因素接触剂量的主要条件是
A:接触机会 B:接触时间 C:接触方式 D: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 E:接触时间和接触方式
个体接触一定剂量化学物质引起的生物学改变称为()
A:效应 B:反应 C:阈值 D:阈效应 E:剂量反应
有关剂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外剂量指机体接触化学物质的量或实验中给予实验动物的量 B:内剂量指化学物质吸收人血的量或到达靶器官的量 C:毒理学中的“剂量”通常指内剂量 D:剂量单位为mg/kg体重、mg/cm2皮肤 E:提及剂量时应注明接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