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某地环境监测部门对该地某项目进行了环保验收监测(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2年7月取得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批复)。该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质量三类功能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锅炉年运行小时按8000h,当地政府对该项目锅炉下达的废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为SO
27t/a,烟尘19t/a。锅炉环保验收监测结果如下表。
已知:《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锅炉过量空气系数为1.8,三类区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I时段为350mg/m
,I2时段为250mg/m
;SO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I1时段为1200mg/m
,I2时段为900mg/m
。 
SO
浓度和烟尘浓度是否符合三类功能区的标准要求?( )
A:SO
浓度和烟尘浓度都符合 B:SO
浓度和烟尘浓度都不符合 C:SO
浓度符合,烟尘浓度不符合 D:SO
浓度不符合,烟尘浓度符合
男性,67岁。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进行性气急加重5年。1周前因感冒后病情恶化入院。血气分析(呼吸空气)示:pH7.30,PaCO
8.6 kPa(65mmHg),PaO
6.4 kPa(48 mmHg)。当即给予低流量(浓度)持续氧疗。
低流量(浓度)氧疗的机制在于
A:利用氧离曲线特点在陡直部分增加少许氧分压即可使氧饱和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B:缺氧时组织氧提取增加 C:氧离曲线右移,P50增加 D:缺氧时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 E:缺氧时心输出量增加,氧输送量提高
(血药浓度法进行TDM的取样时间与测定指标)
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A:峰浓度 B:谷浓度 C:稳态浓度 D:稳态的峰浓度和谷浓度 E:确定个体患者的药动学参数
某男性患者,67岁,慢性咳嗽、咳痰20余年,进行性气急加重5年。1周前因感冒后病情恶化入院。血气分析(呼吸空气)示:pH7.30,PaCO
28.6kPa(65mmHg),PaO
6.4kPa(48mHg)。当即给予低流量(浓度)持续氧疗
低流量(浓度)氧疗的机制在于
A:氧离曲线右移、P50增加 B:缺氧时组织氧提取增加 C:利用氧离曲线特点在陡直部分增加少许氧分压即可使氧饱和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D:缺氧时血红蛋白代偿性增加 E:缺氧时心输出量增加,氧输送量提高
环境污染物在靶部位的浓度
A:在长暴露期后,趋于降低 B:在长暴露期后,趋于稳定 C:只要暴露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D:只要生物半减期足够长,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E:只要暴露频度高,就会达到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的水平
河流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向下游扩散时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水体自净作用中的生物进化是()。
A:污染物质因为稀释、沉淀、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B:污染物质因为水中的生物活动,特别是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C:污染物质因为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D:污染物质因为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河流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向下游扩散时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水体自净作用中的生物进化是( )。
A:污染物质因为稀释、沉淀、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B:污染物质因为水中的生物活动,特别是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C:污染物质因为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D:污染物质因为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向下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水体自净作用中的生物净化是指:()
A:污染物质因为稀释、沉淀、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B:污染物质因为水中的生物活动,特别是微生物的氧化分解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C:污染物质因为氧化、还原、分解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D:污染物质由于稀释、扩散、沉淀或挥发等作用,而使污染物质浓度降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