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煮过的和没煮过的马铃薯片上分别滴几滴过氧化氢。在马铃薯片X上出现泡沫,在马铃薯片Y上没有泡沫,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解释?()

A: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只影响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单糖 B:马铃薯片X是煮过的,因为没煮过的马铃薯片酶能使过氧化氢不起作用 C: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过氧化氢分解马铃薯片中的酶 D:马铃薯片X是没煮过的,因为马铃薯中含有酶,促使过氧化氢分解,但酶会在高温中失活

在马铃薯上引起花叶症,有时产生斑驳或环斑是()。

A:马铃薯X病毒 B:马铃薯Y病毒 C:马铃薯A病毒 D:马铃薯卷叶病毒

马铃薯全粉下列说法是错误的是。()

A:马铃薯细胞壁的完整程度较高 B:基本营养物质的保全 C:马铃薯风味的基本不变 D:全粉就是将鲜薯熟化加工制成淀粉

甘薯(地瓜,和马铃薯(土豆),中的淀粉是()

A:在土壤中甘薯和马铃薯制造积累的 B:从土壤中吸收的营养积累的 C:由叶制造再由茎运输而来的 D:由根吸收制造而来的

把数条5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如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在0.10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C:马铃薯细胞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mol/L的蔗糖溶液 D:在0.40mol/L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把数条5cm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下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B:在0.10M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C: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30M的蔗糖溶液 D:在0.40M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马铃薯发展目标:到2015年()

A:优势区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450万亩,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0.36% B:优势区马铃薯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左右,占全市的90%以上;产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95% C:优势区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280万亩左右,平均单产125公斤,产量达到35万吨 D:优势区马铃薯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占全市马铃薯总面积的85%左右;产量达到250万吨,占全市的比重95%。

红薯不能与马铃薯混合窖藏的原因是:()

A:红薯是喜冷作物,马铃薯是喜热作物;红薯在无光、微氧条件下能贮藏安全;马铃薯在要有光,多氧条件下贮藏更安全。 B:红薯是喜热作物,马铃薯是喜冷作物;红薯在无光、微氧条件下能贮藏安全;马铃薯在要有光,多氧条件下贮藏更安全。 C:红薯是喜冷作物,马铃薯是喜热作物;红薯在要有光,多氧条件下贮藏安全,马铃薯在无光、微氧条件下能贮藏更安全。 D:红薯是喜热作物,马铃薯是喜冷作物;红薯在要有光,多氧条件下贮藏安全,马铃薯在无光、微氧条件下能贮藏更安全。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一种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等的食物。下列关于“马铃薯”的名字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世界各地对马铃薯的叫法不一,植物学家为其取了统一的名字“马铃薯” B:由于其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代,根据当地印第安语的发音而译为“马铃薯” C:由于其形状类似马身上挂的铃铛,故称这种薯类为“马铃薯” D:17世纪时马铃薯传人中国,为了纪念第一个将这种食物引入中国的人——马铃,故称其为“马铃薯”

马铃薯,俗称土豆,是一种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同时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磷、钙等)、维生素等的食物。下列关于“马铃薯”的名字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世界各地对马铃薯的叫法不一,植物学家为其取了统一的名字“马铃薯” B:由于其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一代,根据当地印第安语的发音而译为“马铃薯” C:由于其形状类似马身上挂的铃铛,故称这种薯类为“马铃薯” D:17世纪时马铃薯传入中国,为了纪念第一个将这种食物引入中国的人——马铃,故称其为“马铃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