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溶液配制正确的是
A:易水解的固体试剂须先用少量浓酸或浓碱使之溶解,然后加水稀释至所需刻度 B: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转移至洗净的磨口试剂瓶中贮存 C:KMnO
,Na
S
O
,AgNO
,NaOH等溶液应置棕色瓶中密闭,于阴凉暗处保存 D:配制好的溶液若要长期贮存在容量瓶,锥形瓶等容器中时,应用封口膜密封,于阴凉暗处保存,以防止挥发,分解 E:一般溶液的配制步骤为称量和量取,溶解,贮藏
下列杂质检查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是
重金属检查的标准溶液
A:氯化钠 B:硫氰酸铁 C:硝酸铅 D:硫酸铁铵 E:硫酸铅
下列杂质检查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是
氯化物检查的标准溶液
A:氯化钠 B:硫氰酸铁 C:硝酸铅 D:硫酸铁铵 E:硫酸铅
下列杂质检查中用于配制标准溶液的物质是
铁盐检查的标准铁溶液
A:氯化钠 B:硫氰酸铁 C:硝酸铅 D:硫酸铁铵 E:硫酸铅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了解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作用及配制的注意事项。关于下列处方的描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加入NaHC03是调节PH值使VitC部份成盐,减少局部刺激,增强稳定性 B:加入NaHC03是调节渗透压 C:依地酸二钠为金属络合剂 D:本注射液一般可用115.5℃,30分钟进行灭菌 E:配制中通CO2是防止维生素C氧化,增加稳定性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维生素C的水溶液与空气接触,自动氧化成脱氧抗坏血酸,从而进一步水解生成2,3-二酮2-古罗糖即失效,因此氧化是影响溶液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处方中NaHC03的作用是哪一个
A:抗菌防腐剂 B:抗氧化剂 C:缓冲剂 D:鳌合剂 E:PH调节剂
配制抗坏血酸注射液:在配制容器中,加配制量80%的注射用水,通二氧化碳饱和,加维生素C溶解后,分次缓缓加入碳酸氢钠,搅拌使完全溶解,加入预先配制好的依地酸二钠溶液和亚硫酸氢钠溶液,调节药液PH6.0~6.2,添加以C02饱和的注射用水至足量,滤过,灭菌。
提示 掌握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和解决方法。下面是关于注射剂稳定性的描述,指出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为防止注射剂氧化变色,可加入适量亚硫酸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等 B:抗坏血酸等在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下可加速变色或分解,为避免此作用常加依地酸二纳 C:在注射液中通入隋性气体,也是防止主药氧化变色的有效措施之一 D: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要通过CO2,以排除药液中溶解的及容器空间的氧,从而使药液稳定 E:有些注射液,为防止氧化、变质,常常是在加入抗氧剂的同时也通入隋性气体
用容量瓶配制标准溶液时,操作不正确的是()。
A:应在烧杯中先溶解,再用容量瓶定容 B:热溶液应冷至室温后定容 C:定容后溶液就算配好 D:需避光的溶液应用棕色容量瓶配制
对配制好的溶液应清晰地标明以下哪组内容?()
A:溶液的名称.浓度.批量及有效期 B:溶液的名称.浓度.用量.配制日期.失效日期 C:溶液的名称.浓度.装量.配制日期.失效日期 D:溶液的名称.浓度.批量.配制日期.失效日期
20%氯化亚锡溶液,在配制或放置时,有时会出现白色沉淀,解决方法是()
A:配制时应尽量增加溶剂量 B:配制时应加热使沉淀溶解 C:配制好的溶液应保存在室温下 D:配制好的溶液应密封保存 E:配制时应防止氯化亚锡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