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0岁。主因误服敌敌畏重度中毒1 h入院,经阿托品,氯磷定等各项治疗3 d后意识清醒,中毒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再口服阿托品维持治疗6 d后,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仍处于80%左右。

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

A:胆碱酯酶失活 B:磷酰化胆碱酯酶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D:交感神经兴奋 E:肝功能受损 F:乙酰胆碱大量减少

目前常用的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包括:生物学活性测定法,ELISA,流式细胞分析法,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分子生物学测定法,这些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各有不同。

不能测定细胞因子前体分子的是

A: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B:ELISA C:流式细胞分析法 D: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目前常用的检测细胞因子的方法包括:生物学活性测定法,ELISA,流式细胞分析法,酶联免疫斑点试验,分子生物学测定法,这些方法在临床的应用各有不同。

通常用来测定可溶性细胞因子的检测方法有

A: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B:流式细胞分析法 C:ELISA D:分子生物学测定法 E: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女性,35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化疗应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是

A:血红蛋白≥100g/L(男性)或≥90g/L(女性及儿童) 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5x10/L C:血小板≥100x10/L D: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E:骨髓中原始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某女性患者,36岁,发热伴牙龈肿胀、出血15天,化验血呈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40%,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诊断急性白血病。

化疗应达到完全缓解标准,不符合标准的是

A:血红蛋白≥100g/L(男性)或≥90g/L(女性及儿童) B: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L C:血小板≥100×10/L D:外周血分类中无白血病细胞 E:骨髓中原始细胞≤5%,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正常。

某男,12岁,误服有机磷农药1605(对流酸)一口,急送医院就诊,当时测定胆碱酯酶活力为54%

重症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活力应为

A:<30% B:<45% C:<50% D:<75% E:100%

某男性患者,21岁,主因误服敌敌畏重度中毒1 h入院,经阿托品、氯磷定等各项治疗3 d后意识清醒,中毒症状缓解,体征消失,再口服阿托品维持治疗6 d后,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仍处于80%左右。

有机磷中毒的机制是

A:胆碱酯酶失活 B:磷酰化胆碱酯酶减少 C: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D:交感神经兴奋 E:肝功能受损 F:乙酰胆碱大量减少

男性,43岁,某农药厂生产工人,因西维因中毒入院,以毒蕈碱样症状为主,全血胆碱酯酶活性为70%。治疗该种中毒病例不宜应用()。

A:糖皮质激素 B:阿托品 C:胆碱酯酶复能剂 D:能量合剂 E:大剂量维生素C

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时,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中度中毒()

A:全血胆碱酯酶活性90%~70% B:全血胆碱酯酶活性70%~50% C:全血胆碱酯酶活性50%~30% D:全血胆碱酯酶活性30%~10% E:以上均不确切

巨噬细胞促凝血活性测定的基础为

A:产生与膜结合的凝血活性因子 B:产生游离的凝血活性因子 C:细胞内存在凝血活性因子 D:产生与膜结合的凝血抑制因子 E:产生与游离的凝血抑制因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