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9岁,因“偶然发现颈右侧淋巴结肿大”来诊。入院后行淋巴结活检。大体检查:1个灰白色有完整包膜的结节,直径为2 cm。切面呈灰白色,灶性区域似有坏死,质地中等,形态学表现如图所示。

最支持的疾病诊断是(提示 抗酸染色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S100(+),CD1a(+),Langerin(+),CD21(-),CD35(-),PCK(-),HMB-45(-)。)
A:结核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窦组织细胞增生为主 C: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D: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E:组织细胞肉瘤 F:皮病性淋巴结炎
患者女,54岁,右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经典型)术后3年,右腋下淋巴结(0/18),ER及PR均阳性,CerbB-2阴性,术后内分泌治疗中。现发现左乳内上象限肿物1周,活动度差,粗针穿刺活检诊断为浸润性癌,左腋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房切除及同侧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大体检查:左乳肿瘤形态不规则,3.9 cmx3.1 cmx2.8 cm,边界不清,质硬,切面灰白色。
浸润性小叶癌更为常见的转移部位是
A:骨 B:肺 C:子宫,卵巢 D:脑膜以及其他的浆膜性组织 E:胃肠道
患者男,22岁,因“睡眠中发作性肢体大幅度活动伴嘶叫6年”来诊。每次发作持续30 s左右,随即清醒,有时成簇发作。既往体健。EEG:局灶性癫痫样放电。
关于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叙述正确的有
A:属于脑发育不良的一种类型 B:大多数患者具有遗传背景 C:大多数在成年发病 D:多伴有癫痫发作 E:是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一个常见病因 F:颅脑MRI有相对特异性表现,如局部皮质增厚,灰白质界限模糊等
某女,31岁,2个月来无痛性颈部淋巴结大,间断发热38qc以上3个月。查体:双侧颈部各及1个2 cm×3 cm大小淋巴结,脾肋下4 cm。
如果颈部淋巴结病理为:纤维化伴局灶性死,浸润细胞呈多形性,并伴血管增生和纤维化,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与较多的R-s细胞同存在,最可能的病理诊断是
A:混合细胞型HD B:淋巴细胞为主型HD C:淋巴细胞消减型HD D:结节硬化型HD E: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某女性患者,50岁。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后2年。术后病理: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伴右腋窝淋巴结3/8转移。术后右胸及右腋窝放疗1疗程,化疗5疗程,均于一年前结束。
该患者3个月前,多次查血CA-153水平呈进行性升高,相关检查均未能发现复发或转移病灶。遂行F-FDGPET/CT全身显像,结果显示肝左外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除转移性肝癌外,尚可出现F-FDGPET阳性结果的是
A:肝脓肿 B:原发性肝细胞癌 C:肝囊肿 D:肝腺瘤 E:肝血管瘤 F:胆管细胞癌
某女性患者,46岁,29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3/20。免疫组织化学:ER(++),PR(-),HER-2(+)。术后完成4个周期AC辅助化学治疗,后行TAM辅助内分泌治疗。近日复查骨扫描发现右侧髂骨翼单发放射性浓聚。无骨痛症状。
正确的后续治疗是( 提示 骨活检骨组织中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肿瘤细胞。)
A:继续TAM辅助内分泌治疗 B:给予二膦酸盐治疗 C:骨病变局部给予放射治疗 D:化学治疗+局部放射治疗 E:不除外肿瘤进展给予全身化学治疗 F:骨病变局部给予放射性粒子植入
某男性患者,55岁,右眼红痛、视力下降10天。10天前被玉米叶划伤右眼,后出现右眼畏光、流泪、眼红、眼痛,视力进行性下降。眼科检查见:Vod0.05,结膜混合充血(++),角膜中央浸润灶呈牙膏样外观,可见卫星灶,前房积脓约1mm。
角膜卫星灶还可见于
A:细菌性角膜炎 B:病毒性角膜炎 C: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D:神经麻痹性角膜炎 E:蚕蚀性角膜溃疡
某男性患者,47岁,回吸性血涕3个月。查体:锁骨上可触及肿大淋巴结。穿刺细胞学示"转移性鳞癌"。
该鼻咽癌患者经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已控制,但颈部尚留有<1cm淋巴结一个,请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
A:密切观察 B:立即手术 C:针对淋巴结继续放疗 D:化疗 E:中药外敷 F:不好判断
某男性患者,39岁,因“偶然发现颈右侧淋巴结肿大”来诊。入院后行淋巴结活检。大体检查:1个灰白色有完整包膜的结节,直径为2 cm。切面呈灰白色,灶性区域似有坏死,质地中等,形态学表现如图所示。
最支持的疾病诊断是 ( 提示 抗酸染色阴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68(+),S100(+),CD1a(+),Langerin(+),CD21(-),CD35(-),PCK(-),HMB-45(-)。)
A:结核 B: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以窦组织细胞增生为主 C: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D: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 E:组织细胞肉瘤 F:皮病性淋巴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