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22岁,因“睡眠中发作性肢体大幅度活动伴嘶叫6年”来诊。每次发作持续30 s左右,随即清醒,有时成簇发作。既往体健。EEG:局灶性癫痫样放电。
关于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叙述正确的有
A:属于脑发育不良的一种类型 B:大多数患者具有遗传背景 C:大多数在成年发病 D:多伴有癫痫发作 E:是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一个常见病因 F:颅脑MRI有相对特异性表现,如局部皮质增厚,灰白质界限模糊等
患者男,44岁。1年前发热伴咳嗽 气促,胸片示双肺片状影,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下降,但患者仍感气促,肺部阴影无吸收,并出现两侧胸腔少量积液。8个月前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血肌酐240 μmol/L。1周前再次低热,咳嗽,痰血,伴胸闷,气促。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个片状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抗感染治疗后胸闷,气急稍有好转,仍咳嗽,咯血。体温36.6℃,双下肺少许干湿啰音。抗核抗体(ANA)颗粒型为1∶80,血肿瘤标志物阴性,pANCA为1∶320。肾穿刺病理检查示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对本病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pANCA为1∶320阳性 B:肾穿刺病理检查 C: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 D:低热 咳嗽 痰血伴胸闷 气促 E: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个片状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患者男,44岁。1年前发热伴咳嗽,气促,胸片示双肺片状影,抗感染治疗后体温下降,但患者仍感气促,肺部阴影无吸收,并出现两侧胸腔少量积液。8个月前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血肌酐 240μmol/L。l周前再次低热,咳嗽,痰血,伴胸闷,气促。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个片状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抗感染治疗后胸闷,气急稍有好转,仍咳嗽,咯血。体温36.6℃,双下肺少许干,湿啰音。抗核抗体(ANA)颗粒型为l∶80,血肿瘤标志物阴性,pANCA为1∶320。肾穿刺病理检查示局灶坏死性肾小球肾炎。
对本病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是
A:pANCA为1∶320阳性 B:肾穿刺病理检查 C:尿常规示蛋白(+++),红细胞(+++) D:低热 咳嗽 痰血伴胸闷 气促 E:胸部CT检查示双肺多个片状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某男性患者,65岁。发热伴右上腹钝痛2天,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继往有糖尿病史。查体:T39.4℃,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右上腹肌紧张及触痛。X线胸腹部检查示:肝影增大伴局限性隆起,右膈肌上抬。
F-FDGPET示肝右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SUVave5.7,SUVmax8.6。
确诊的首选检查是
A:X光胸片 B:甲状腺显像 C: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 D:心功能测定 E:心电图检查
某男性患者,65岁。发热伴右上腹钝痛2天,恶心,食欲下降、乏力。继往有糖尿病史。查体:T39.4℃,右下胸及肝区叩击痛,右上腹肌紧张及触痛。X线胸腹部检查示:肝影增大伴局限性隆起,右膈肌上抬。
F-FDGPET示肝右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SUVave5.7,SUVmax8.6。
如需与亚急性甲状腺炎鉴别,应该选择
A:X光胸片 B:甲状腺显像 C: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 D:心功能测定 E:心电图检查
某男性患者,47岁,间歇左下腹痛1年,伴大便带血2个月,消瘦1个月余。查体:腹部无异常。血CEA45.7μg/L。
F-FDG PET/CT显像示乙状结肠局灶性浓聚。
为进一步鉴别肠道生理性摄取与肠道恶性肿瘤病变,应优先采用的简便、无创的检查方法是
A:结肠镜检查 B:
F-FDG PET延迟显像 C:
Tc-MIBI显像 D:CT增强扫描 E:钡剂灌肠检查
某男性患者,47岁,间歇左下腹痛1年,伴大便带血2个月,消瘦1个月余。查体:腹部无异常。血CEA45.7μg/L。
F-FDG PET/CT显像示乙状结肠局灶性浓聚。
该患者经结肠镜活组织检查确诊为乙状结肠中分化腺癌。结肠癌术后1年,血CEA水平进行性升高,临床为鉴别吻合口处肿瘤复发抑或术后瘢痕,效果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是
A:常规X线 B:CT C:MRI D:超声检查 E:
F-FDG PET
某男性患者,53岁。发热、寒战伴右上腹钝痛2天。既往有糖尿病史。查体:T39.4℃,肝区叩击痛,右上腹肌紧张及触痛。X线胸腹部检查示:肝影增大伴局限性隆起,右膈肌上抬。
F-FDG PET示肝右叶放射性分布局灶性异常浓聚,SUVave4.7,SUVmax7.3。
F-FDG PET示肝右叶代谢异常增高,为进一步将肝脏非肿瘤性病变与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病变鉴别,拟首选的肿瘤标志物测定项目是
A:CEA B:CA-242 C:AFP D:CA-199 E:CA-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