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3岁人,结婚5年未孕,月经不规则多年,已闭经4个月,B型超声:内膜增厚1.0 cm,内膜回声不均,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尿妊娠试验阴性。

血内分泌检查 FSH 7.8 U/L,LH 26 U/L,E2 287 pmol/L,P 2.8 nmol/L,TTE 3 nmol/L,临床诊断为

A:下丘脑或垂体性闭经 B:卵巢功能不全 C:子宫性闭经 D:多囊卵巢综合征 E:卵巢早衰

 患者女,33岁人,结婚5年未孕,月经不规则多年,已闭经4个月,B型超声:内膜增厚1.0 cm,内膜回声不均,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尿妊娠试验阴性。

诊断性刮宫刮出内膜组织2 cmx2 cmx1 cm,光镜下见腺体密集呈分支状及锯齿状,局部可见背靠背及腺体内搭桥现象。腺上皮细胞核圆略增大,形态不规则,极性改变。未见明显浸润。病理诊断为

A:子宫内膜癌 B: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 C: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 D:子宫内膜单纯性不典型增生 E:子宫内膜复杂性不典型增生

 患者女,33岁人,结婚5年未孕,月经不规则多年,已闭经4个月,B型超声:内膜增厚1.0 cm,内膜回声不均,双侧卵巢多囊性改变。尿妊娠试验阴性。

首选的治疗方案为

A:子宫全切除+双附件切除 B:广泛子宫切除+双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 C:子宫内膜电切割术 D: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及随访观察 E:人工周期治疗及随访观察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0岁。2年前曾有腹胀,上腹部不适病史而被诊断为胃溃疡,现腹胀半个月,按胃溃疡治疗未见好转,3天前自己触及下腹部包块而就诊。发病以来大小便正常,无月经改变。体重仅两个月下降3kg。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慢性病容,轻度贫血貌,双侧下腹部均可触及7cmx6cm大小的包块,有结节感,活动度尚可,无触痛,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活动良好,双侧附件区均可触及7cmx6cmx6cm大小包块,性质同腹部检查。

此患者卵巢肿物的病理特点为

A:多保持卵巢原状或肾形 B:肿物多为单侧性 C:肿物双侧性 D:切面为实性 E:肿物多为囊性 F:镜下见典型的印戒细胞

患者男,55岁,因腰痛5年,加重伴右下肢放射性疼痛2个月来诊。患者腰痛卧床可部分缓解,下床活动后明显加重,体重无明显下降。查体:双侧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双侧直腿抬高实验(-),右小腿外侧针刺觉减退,右侧拇背伸肌肌力Ⅳ级,余无阳性体征。

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法为(提示 X线及CT检查结果示腰4双侧峡部裂,腰4,5水平右侧硬膜受压,腰椎MRI提示腰4到骶1椎间盘均有明显退变性信号改变。)

A:峡部修补融合术 B:单纯椎板切除减压术 C:后路腰4,5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D:后路腰4至骶1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 E:前路腰4,5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

大脑外侧沟分隔前方额叶及后方的颞叶,小脑在断面后方。中脑位居断面中央,其后部左右稍隆起者为上丘,中脑水管形似针孔样位于顶盖前方,黑质颜色较深位于前外,红核位于其后内。

侧脑室前角外侧可见

A:尾状核 B:屏状核 C:壳 D:岛叶 E:海马

某男,59岁。咽部异物感月余,分泌物多、黏液多。间接喉镜下可见左侧声门上有一菜花状新生物约1cm×1.4cm大,双侧声带活动尚好,取活检后病理报告为中度分化鳞癌,颈部未触及肿块

对患者应采取的最佳治疗方案是

A: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B:垂直半喉切除术,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C:水平半喉切除术,单侧或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D:放疗加化疗 E:喉全切除术加化疗

某患者男性,85岁,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1小时”拟诊断为右侧额项叶脑出血入院。入院症见:不省人事,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为2.5mm,右侧对光反射灵敏,左侧对光反射迟钝,左侧肢体偏瘫,痰多而稠,舌暗淡,苔白腻,脉沉滑。

对该患者的护理应注意的是

A: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6周 B:出血后24小时内避免搬动 C:取侧卧位,颈部抬高30° D:发病后24小时内禁食 E:鼻饲流质期间,入液量限制在1500ml/d以内 F:颅__使用甘露醇时滴速要慢 G:瘫痪肢体制动 H:急性期高蛋白、高钠饮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