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患儿男,4个半月,因“双下肢无力15d”来诊。35d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1周后出现发热伴鼻塞,流涕和腹泻。当地医院给予静脉输液1d,肌内注射“抗生素”4d后热退,其他症状随之缓解。15d前患儿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做蹬踏动作;病初数天精神,食欲欠佳,易哭闹,多汗,未再出现发热及腹泻;至今仅足背可做轻微背伸运动。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无异常;肝肋下1.5cm,脾肋下可及;双上肢活动自如,双下肢肌张力减低,以左侧明显,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

目前可采取的治疗措施包括

A:适量50%葡萄糖液和维生素C以减少神经水肿 B:糖皮质激素 C:注射加兰他敏可提高肌肉张力 D:静脉用免疫球蛋白 E:瘫痪肢体的功能训练 F:将瘫痪肢体置于功能位以防止畸形 G:针刺疗法+按摩 H:抗生素预防感染

患者,59岁,因睡觉时发现腹部正中有跳动感来院就诊,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患者查体:HR76次/分,BP175/90mmHg,腹部触及一约5cmx7cm搏动性包块,与心搏一致,有轻压痛,可横向活动。

提示:经过充分术前准备,该患者决定在全麻复合硬麻下行腹主动脉人造血管旁路术。提问:该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操作管理的要点有哪些?

A:硬膜外穿刺置管应在肝素化前2小时完成 B:术中因主动脉两端钳闭,故无需担心血栓脱落造成栓塞 C:术中主动脉阻断后应行控制性降压 D:术中注意脊髓保护 E:如在肾动脉以上阻断主动脉,宜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以保护肾功能 F:术中适度扩容以防主动脉开放后血压骤降

患者男性,57岁。3年前,中等体力活动后出现胸闷症状,无其他不适主诉,当时到医院就诊,量血压偏高,为150/90mmHg,其他一些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间断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近1年,病人同时出现前胸和上腹部间断性隐痛,发作无规律,时间几秒到几分钟不定,向背部放射,不处理可自行缓解,门诊多次心电图检查正常。体检:血压120/9DmmHg,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不大,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腹软,上腹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

根据现有的病史和体征,除原发性高血压病外,另外暂不能排除下述哪些疾病

A:心脏神经官能症 B:主动脉关闭不全 C:消化性溃疡 D:胆囊结石 E:肥厚性心肌病 F:返流性食管炎 G:慢性主动脉夹层 H:扩张性心肌病 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J:阻塞性肺气肿

挛缩主要是指关节挛缩,按照Hoffa分类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挛缩,包括皮肤组织挛缩、结缔组织挛缩、肌性挛缩和神经性挛缩,且各有不同特点,如皮肤组织挛缩发生在皮肤,好发于手部,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神经性挛缩包括

A:反射性挛缩 B:神经缩短,功能障碍 C:痉挛性挛缩 D:反射性挛缩、痉挛性挛缩和迟缓性挛缩 E:反射性挛缩和迟缓性挛缩

某女性患者,26岁。2年前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0 cm×1.5 cm×1.5 cm,伴脉管瘤栓,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9/21。术后行紫杉醇(泰素)化学治疗6个周期,未行其他治疗。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现随访,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多发结节,最大者1 cm×2 cm,质硬,活动,无触痛。B型超声和CT: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全面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转移。

左侧锁骨上区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发现癌细胞。下一步治疗应首选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内分泌治疗 D:靶向治疗 E:手术

某女性患者,26岁。2年前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0 cm×1.5 cm×1.5 cm,伴脉管瘤栓,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9/21。术后行紫杉醇(泰素)化学治疗6个周期,未行其他治疗。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现随访,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多发结节,最大者1 cm×2 cm,质硬,活动,无触痛。B型超声和CT: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全面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转移。

行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顺铂化学治疗6个周期,左侧锁骨上区肿大淋巴结完全消失,疗效评价为CR。下一步的处理为

A:维持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中药治疗 D: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清扫 E:定期随访

某女性患者,26岁。2年前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0 cm×1.5 cm×1.5 cm,伴脉管瘤栓,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9/21。术后行紫杉醇(泰素)化学治疗6个周期,未行其他治疗。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现随访,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多发结节,最大者1 cm×2 cm,质硬,活动,无触痛。B型超声和CT: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全面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转移。

放射治疗的部位为

A:化学治疗前左侧锁骨上区转移肿瘤部位,外放2~3 cm B:左侧锁骨上腋顶 C: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 D: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全腋窝 E:左侧胸壁+锁骨上腋顶+全腋窝+内乳

某男,32岁,操作机器时不慎被机器将右前臂卷入而受伤。当地医院处理后,因局部疼痛不断加重,30小时后转上级医院治疗。就诊时诉前臂疼痛,不能活动,手指有麻木感、无力。检查:右前臂皮肤完整无破损,广泛皮下瘀斑,肿胀较甚,多处张力性水泡,广泛压痛,前臂外下方及内上方可及明显骨擦音,异常活动明显,肘、腕关节被动活动正常。桡尺动脉搏动较对侧略弱,手指活动尚可,感觉欠灵敏。

夹板固定治疗三个月后检查发现,患肢局部压痛、纵叩击痛消失,异常活动阴性,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此时

A:可拆除夹板进行前臂旋转锻炼 B:可拆除夹板但不可进行前臂旋转锻炼 C:应继续夹板固定至骨折线消失 D:因骨折愈合不良,需手术治疗 E:因骨折愈合不良,必须改行石膏管固定

挛缩主要是指关节挛缩,按照Hoffa分类还存在一些其他类型的挛缩,包括皮肤组织挛缩、结缔组织挛缩、肌性挛缩和神经性挛缩,且各有不同特点,如皮肤组织挛缩发生在皮肤,好发于手部,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康复治疗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

肌性挛缩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肌纤维缩短,收缩成分异常 B:肌膜胶原纤维发生改变,肌膜弹性下降,硬化 C:仅肌内膜胶原发生改变,肌膜弹性下降,硬化 D:仅肌外膜胶原发生改变,肌膜弹性下降,硬化 E:仅肌束膜胶原发生改变,肌膜弹性下降,硬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