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法进行TDM的取样时间与测定指标)
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A:峰浓度 B:谷浓度 C:稳态浓度 D:稳态的峰浓度和谷浓度 E:确定个体患者的药动学参数
某男性患者,26岁,冬季用煤炉取暖过夜,早上家人发现其昏迷不醒,随即送往医院就诊。体检:深昏迷状态,口唇呈樱桃红色,拟诊为CO中毒。
煤气中毒主要是由于组织缺氧,以下哪项与CO中毒引起组织缺氧无关
A:肺泡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B:形成大量HbCO C: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左移,使O
释放困难 D: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 E:CO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某男性患者,26岁,冬季用煤炉取暖过夜,早上家人发现其昏迷不醒,随即送往医院就诊。体检:深昏迷状态,口唇呈樱桃红色,拟诊为CO中毒。
以下哪项对CO中毒有确诊价值
A:工作或生活环境中有煤气接触史 B: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C:血氧饱和度降低 D:血中HbCO浓度增加 E:脑电图及头部CT检查
连续测定呼气中CO浓度的意义是()
A:能反映动脉血CO分压,可作为肺泡通气的非创伤性指标 B:无意义 C:反映血管张力 D:反映心排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一天中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成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O2浓度下降从DE段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B: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长速度减慢,原因是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C: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原因是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叶片对CO2的吸收减少 D: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多
马铃薯净光合速率与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曲线对应CO2浓度为1.22%,b曲线对应CO2浓度为0.03%,错误的说法是() 
A:30℃左右时,大田种植马铃薯的产量较低 B: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时,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C: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CO2浓度有关 D:温度同时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速率
下列选项中,不能造成出碱液中CO2浓度含量高的原因是()。
A:出碱温度高 B:氨盐比过高 C:氨盐比过低 D:进气CO2浓度高
下列选项中,不能造成出碱液中CO2浓度含量高的原因是()。
A:出碱温度高 B:氨盐比过高 C:氨盐比过低 D:进气CO2浓度高
Na2CO3浓度对溶出率的影响()
A:Na2CO3浓度过高,会增加二次反应损失,造成溶出率的降低 B:会造成拜耳法系统的结疤,增加排盐负担 C:溶液中存在一定浓度的Na2CO3,会发生苛化反应,,是Ca(OH)转为Na2CO3,抑制了水化石榴石的生成,从而减少AL2O3的损失 D:溶液中的碳酸钠还能起到抑制赤泥膨胀、改善赤泥沉降性能的作用
连续测定呼气中CO2浓度的意义是:()
A:能反映动脉血CO2分压,可作为肺泡通气的非创伤性指标 B:无意义 C:反映血管张力 D:反映心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