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药浓度法进行TDM的取样时间与测定指标)

长期用药,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A:峰浓度 B:谷浓度 C:稳态浓度 D:稳态的峰浓度和谷浓度 E:确定个体患者的药动学参数

某患者多食、多饮、多尿,血糖浓度为200mg/dl(11.1mmol/L),尿糖(+)。

其尿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A: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B:肾小管中溶质浓度增加 C:肾小管分泌增加 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E:醛固酮分泌增加

反应C(s)+O2(g)→CO2(g)的∆rHm<0,欲增加正反应速率,下列措施中无用的是()。

A:增加氧的分压 B:升温 C:使用催化剂 D:减少CO2的分压

底物浓度饱和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则()。

A: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B: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酶逐渐失活 C:酶的结合部位被更多的底物占据 D:再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 E:形成酶—底物复合体增加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CD段玻璃罩内CO2浓度增加速率明显减缓的原因是,凌晨低温影响呼吸相关酶的活性 B:FG段CO2浓度减少的速率较之前明显减缓的原因是CO2供应不足 C:H点表明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速率和呼吸作用释放CO2速率相等 D:图中曲线可以看出在这24小时内植物有明显的生长现象

马铃薯净光合速率与温度、CO2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a曲线对应CO2浓度为1.22%,b曲线对应CO2浓度为0.03%,错误的说法是()

A:30℃左右时,大田种植马铃薯的产量较低 B:净光合速率逐渐增加时,呼吸速率不断下降 C: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与CO2浓度有关 D:温度同时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速率

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化石燃料和木材的燃烧 B: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臭氧层被破坏

测量CO2和CH4的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若测量浓度的上限相同,则其测量气室的长度()。

A:亦相同 B:不相同,测量CH4的气室要长些 C:不相同,测量CO2的气室要长些[T/] D:以上都不对

目前排放到空气中的CO2逐年增加,对此最担心的是()

A:会使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下降,不足以供人类呼吸 B:会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生态失衡 C:会使人体吸进大量CO2损害健康 D:会使石灰岩大量溶解,破坏自然风光

目前生态学家谈论最多的话题是:温室效应将使地球气温急剧上升,造成南北极冰雪融化,沿海大片土地将被淹没。有人则认为CO2浓度增加导致气温上升使植物光合作用能力相应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再者,由于绿色植物反馈调节的影响,结果也决不会那样严重。
学者们通过精密的实验对以上说法持有如下见解,他们说,按一般理论,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会促进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增长加快进化环境将是情理之中的事。但事实却是:在CO2富集的环境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往往开始时有所增长,但不久就缓慢下降;而且即使光合作用随着CO2的增加而提高,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
有的学者还担心,温室效应使得寒冷地区部分冻结的泥炭解冻后暴露给分解细菌,经细菌的作用而释放出的CO2数量十分可观,这样看来,还真有点“得不偿失”呢!
如果学者门的论证是无懈可击的话,那么,把环境保护的希望寄托于绿色植物的自净作用的认识。

第二段末尾的“得不偿失”的意思是()

A:即使光合作用的效率增长了植物生长也不一定加快 B:地温上升所带来的好处,远远比不上它带来的危害 C:细菌作用放出的CO2不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 D: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远不如细菌分解释放的CO2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