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初产妇,妊娠40周,检查骨盆各径线为:骶耻内径>11.5cm,坐骨棘间径9.5cm,出口横径7cm,耻骨弓角度800。

应进一步检查骨盆哪条径线,再根据胎儿大小决定分娩方式

A:髂棘间径 B:髂嵴间径 C:骶耻外径 D:出口后矢状径 E:对角径

初产妇,29岁,妊娠40周,检查骨盆各径线为:骶耻内径>11.5cm,坐骨棘间径9.5cm,出口横径7cm,耻骨弓角度呈800。

应进一步检查骨盆哪条径线,再根据胎儿大小决定分娩方式

A:髂棘间径 B:髂嵴间径 C:骶耻外径 D:出口后矢状径 E:对角径

男性,38岁,上呼吸道感染后,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少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轻度损害),伴水肿,约2周后,水肿加重,尿蛋白定量每日为4.0g,非选择性,时伴肉眼血尿,光镜检查红细胞在30~40个/HP,补体C3下降,血压未改变,血Cr为200μmol/L,血循环免疫复合物(+),遂给予泼尼松治疗8周后,补体仍低下,ds-DNA和抗核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正常

此时临床诊断应考虑为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B:系膜增生性肾炎(非IgA性) C:IgA肾病 D:急进性肾炎 E: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男性,38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少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轻度损害),伴水肿。约2周后,水肿加重,尿蛋白量增加,定量每日为4.0g,非选择性,同时伴肉眼血尿,光镜检查红细胞在30~40个/HP左右。补体C3下降,血压未改变,血Cr为200μmol/L,血循环免疫复合物(+)。遂给予泼尼松治疗8周后,补体仍低下,ds-DNA抗体和抗核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正常。

此时临床诊断应考虑为 ( )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B:急进性肾炎 C:IgA肾病 D:系膜增生性肾炎(非IgA性) E: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

患者男,50岁,因“反复呕血6个月,突然发作ld”来诊。肝炎病史10年。入院后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虽经积极非手术治疗,仍反复出血。查体:BP80/60mmHg;意识清楚,贫血貌;腹壁静脉曲张,腹软,移动性浊音(-),脾肋下4cm。

若患者为Child-PughA级,应采取的首要治疗措施是

A: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B:以急诊手术为主 C:硬化剂注射疗法 D:手术准备后,限期手术 E:输血,局部应用止血药

患者男,40岁。因车祸导致脑外伤,出现昏迷。为保证营养的供给,需要长期鼻饲,取去枕平卧位,准备接受插胃管。

胃管更换的时间是

A:乳胶胃管每天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周更换1次 B:乳胶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 C:乳胶胃管每周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2次 D:乳胶胃管每周更换2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1次 E:乳胶胃管每天更换1次,硅胶胃管每月更换2次

患者男,40岁。因车祸导致脑外伤,出现昏迷。为保证营养的供给,需要长期鼻饲,取去枕平卧位,准备接受插胃管。

为其插胃管至15cm时,应采取的护理措施是

A:使患者头后仰便于胃管插入 B:让患者取右侧卧位使插管顺利 C:将患者头托起,使下颌骨靠近胸骨柄 D:将病床床头摇起,使患者呈半坐卧位 E:使患者头偏向护士一侧方便胃管插入

某男性患者,39岁,上呼吸道感染后,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少尿、血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轻度损害),伴水肿,约2周后,水肿加重,尿蛋白定量每日为4.0g,非选择性,时伴肉眼血尿,光镜检查红细胞在30~40个/HP,补体C3下降,血压未改变,血Cr为200μmol/L,血循环免疫复合物(+),遂给予泼尼松治疗8周后,补体仍低下,ds-DNA和抗核抗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正常

此时临床诊断应考虑为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B:系膜增生性肾炎(非IgA性) C:IgA肾病 D:急进性肾炎 E: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