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4岁,因“后颅窝占位”行肿瘤切除术。术终,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自主呼吸,吞咽反射恢复。于深麻醉下拔管送术后恢复室,观察1 h后,意识未恢复,呼吸频率减慢,且幅度减弱,PETCO2 70 mmHg。

颅脑手术后作为麻醉医师处理得当的有(提示拔管时,压眶反射阳性。)

A:注意深麻醉下拔管 B:待患者完全清醒后再拔管 C:拔管前使用利多卡因 D:使用阿片类药物,气管内插管前行表面麻醉 E:应用止吐药 F:尽早应用神经肌肉阻滞拮抗药

患者右腮腺区恶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及胸大肌皮瓣修复,其术区未于口腔相通。

创口的术后处理,应该是

A:每日至少打开1次敷料,观察创口情况 B:除拔除引流物外,拆线前至少还要换两次 C:一般不宜打开敷料观察,但其创口也可早期暴露 D:主要根据病人的主观感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E:无明显的感染现象,不必全身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患者女,64岁。因“痰中带血2个月”就诊。胸部CT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下一步治疗方案,正确的是(提示右中叶近心缘旁占位,直径3 cm左右,边界清晰,可见胸膜牵拉征。既往有右侧甲状腺肿大病史20年,左侧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行手术切除史5年。若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病理:(右中叶)肺混合型腺癌,2.0 cmx2.0 cmx2.5 cm,侵及肺膜,未侵及支气管,断端阴性;淋巴结转移:隆突下1/5,R4 1/2。)

A:术后定期随诊,每3个月复查胸LDCT及肿瘤标志物等; B:术后1个月左右进行辅助化疗 C:术后1个月左右辅助放疗 D:术后辅助化放疗 E:中药及免疫支持治疗

肿瘤切除后,5年治愈率是指

A:肿瘤切除后5年,局部未复发,但有远处转移,所有病人的百分比 B:肿瘤切除后5年,病人健在的,占切除总数的百分比 C:肿瘤切除后5年未复发的病人,占切除总数的百分比 D:肿瘤切除后5年未到医院就诊的 E:肿瘤切除后5年,无远处转移,但局部发生结节,占切除总数的百分比

患者右侧腮腺区恶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及胸大肌皮瓣修复,其术区未与口腔相通。

创口的术后处理,应该是

A:每日至少打开一次敷料观察创口情况 B:拔除引流物后,拆线前至少还要换药两次 C:一般不宜打开敷料观察,但其创口可早期暴露 D:主要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E:无明显的感染现象,不必全身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患者右腮腺区恶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及胸大肌皮瓣修复,其术区未于口腔相通。

考虑缝合后,其引流物的放置应为

A:放置引流物,局部加压包扎即可 B:应放置24~48小时引流,必要时延至72小时以上 C:暂不放置引流物,以后根据创口愈合情况考虑是否放置引流物 D:引流物放置于皮下即可,不必置于较深层部位 E:引流物放置可从任意方向放入,不必考虑重力和体位因素

患者右腮腺区恶性肿瘤,行局部扩大切除及胸大肌皮瓣修复,其术区未于口腔相通。

创口的术后处理,应该是

A:每日至少打开1次敷料,观察创口情况 B:除拔除引流物外,拆线前至少还要换两次 C:一般不宜打开敷料观察,但其创口也可早期暴露 D:主要根据病人的主观感觉,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E:无明显的感染现象,不必全身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肿瘤切除后,5年治愈率是指()

A:肿瘤切除后5年未复发的病人,占切除总数的百分比 B:肿瘤切除后5年,局部未复发,但有远处转移,所有病人的百分比 C:肿瘤切除后5年未到医院就诊的 D:肿瘤切除后5年,病人健在的,占切除总数的百分比 E:肿瘤切除后5年,无远处转移,但局部发生结节,占切除总数的百分比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