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7岁,因颈肩痛,臂痛併四肢乏力3年入院。体检:神清,颈项僵硬,双上肢,上臂外侧,三角肌区皮肤感觉减退,三角肌肌力I3级,肱二头肌反射亢进,肱三头肌反射亢进,双上肢霍夫曼氏征(+),双下肢皮肤感觉正常,肌力正常,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髌阵挛(+),踝阵挛(+)。

关于脊髓血供和颈椎病(脊髓型)的关系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颈椎病的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压迫脊髓造成损害屈曲位比伸展位的致病因素大 B:短暂压迫脊髓血液供应的损害,没有持续性较长时间的压迫造成的损害严重 C:颈椎病的症状和症候可由突出物挤压或牵拉轴突或前角细胞引起,也可以由于挤压穿支或软脑膜血管丛使脊髓组织缺血,缺氧扩大损害 D:骨赘可以压迫椎动脉或脊髓前动脉使充盈缺损,是造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E:直接阻断软脑膜血管丛或脊髓表面小动脉是造成脊髓损害的主要原因 F:脊髓受压后发生的症状和征候可能是局部血液减少缺氧而引起

男性,23岁,车祸造成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现其双上肢迟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躯干和四肢感觉消失。目前行颅骨牵引治疗。

该病人脊髓损伤的部位最可能在

A:上段颈髓 B:下段颈髓 C:胸段脊髓 D:腰骶段脊髓 E:脊髓圆锥

男性,23岁,车祸造成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现其双上肢迟缓性瘫痪,双下肢痉挛性瘫痪,躯干和四肢感觉消失。

该病人脊髓损伤的部位最可能在

A:上段颈髓 B:下段颈髓 C:胸段脊髓 D:腰骶段脊髓 E:脊髓圆锥

脊髓颈段

A:有灰质侧柱 B:各节段比同序数椎骨位置高 C:相当于颈丛、臂丛发出的节段 D:参与颈膨大的组成 E:由7个颈脊髓节段组成

某女性患者,36岁,因“左侧耳鸣6个月,双侧颈部上段肿物2个月”来诊。查体:鼻咽左侧壁肿物,左颈Ⅱ区触及1枚淋巴结,3.5 cm×3.5 cm,右颈Ⅱ区触及1枚淋巴结,2 cm×3 cm,质中,活动,无压痛;脑神经无麻痹。影像学检查:鼻咽部肿物侵犯顶后壁、左侧头长肌、左侧咽旁间隙、左侧翼内肌及翼外肌,颅底骨质无破坏,双颈Ⅱ区淋巴结肿大,最大3 cm×3 cm;未发现远处转移。鼻咽肿物活检:未分化型非角化性癌。

经根治性放射治疗,颈部肿物消失。2年后右颈上段再现肿物。查体鼻咽部未见肿物,右颈上段触及1枚淋巴结,3 cm×4 cm,质硬,活动,无明显压痛。影像学检查鼻咽未见明显复发,右颈Ⅱ区1枚淋巴结,2.5 cm×3.5 cm,中央坏死,未侵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未发现远处转移。首选治疗方案是

A:诱导化学治疗+颈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 B:颈部同步放射化学治疗+辅助化学治疗 C:颈淋巴结清扫术 D:顺铂+5-FU+西妥昔单抗化学治疗 E:颈淋巴结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

某女性患者,38岁,右股骨上段疼痛1个月。直体:有股骨上段压痛,有髋关节活动受限,X线片,右股骨颈及转子下溶骨性破坏,3年前曾乳腺癌,行乳腺癌根治术,术后未作辅助治疗

了解其他部位的骨髓有无并存的病灶,首选的检查是

A:CT B:MRI C:骨ECT D:X线断层摄片 E:骨髓穿刺

某男性患者,66岁,称颈部遭木棒击伤后,一直颈部痛,头晕,服止痛片止痛,于伤后41天小便过程中,突然出现截瘫。医院检查:神志清、正确问答,伸舌居中,颈软,C、C棘突压痛(+),四肢不能活动,呈软瘫,生理反射消失,病理反射(-)。诊断为颈椎骨折所致脊髓损伤高位截瘫。CT示C椎体右侧上关节突及右横突骨折,椎体向左移位。拟行颈椎前入路骨折复位内固定+植骨术。

颈椎前入路手术麻醉管理包括

A:应用保护脊髓的治疗措施,如脱水、激素等 B:采用多种方法来减少围手术期的出血和输血 C:神经功能监测可用于一些颈椎手术中,如SSEP、MEP等 D:麻醉维持可以用静脉或吸入麻醉药 E:术后尽量早拔管 F:积极进行术后镇痛并保持镇静睡眠

男,60岁,左手麻木半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3个月,查体:左上肢桡骨 膜反射减弱,左手拇指针刺觉减退,双下肢腱反射亢进,双侧Binski征(+),初步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

患者最终确诊颈椎单一节段椎间盘突出,相应节段颈椎管狭窄,颈脊髓变性,不宜采取的治疗是:

A:颈椎前路手术 B:颈椎后路手术 C:颈椎前后路联合手术 D:按摩治疗

脊髓颈段()

A:有灰质侧柱 B:各节段比同序数椎骨位置高 C:相当于颈丛、臂丛发出的节段 D:参与颈膨大的组成 E:由7个颈脊髓节段组成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