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可理解性和可使用性等都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可移植性是指将一个原先在某种特定的硬件或软件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软件移植到另一个硬件或软件的环境下,使得该软件也能正确运行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注意提高软件的__(1)__。可维护性通常包括__(2)__。通常认为,软件维护工作包括正确性维护、__(3)__维护和__(4)__维护。其中__(5)__维护则是为了扩充软件的功能或者提高原有软件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活动。__(6)__是指当系统万一遇到未预料的情况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来作合适的处理。空白(2)处应选择()
A: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数据独立性和数据一致性 C:可测试性和稳定性 D: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
评价软件的质量通常可以从产品运行、产品修改和产品转移二个不同角度来进行。除了软件应满足产品规格说明的正确性和保证运行效率以外,(1)和(2)也是产品运行期间影响软件质量的两个质量因素,其中(1)是指在遇到意外时系统能做出适应反应的程度。可维护性是影响产品修改的一个质量因素,它主要包括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3)。一般认为,(4)是影响产品转移的一个质量因素。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在开发过程的各阶段进行(5)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2)处应选择()
A:适应性 B:健壮性 C:可理解性 D:可用性
设计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可理解性和可使用性等都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
可移植性是指将一个原先在某种特定的硬件或软件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软件移植到另一个硬件或软件的环境下,使得该软件也能正确运行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注意提高软件的 (1) 。
可维护性通常包括 (2) 。通常认为,软件维护工作包括正确性维护、 (3) 维护和 (4) 维护。其中 (5) 维护则是为了扩充软件的功能或者提高原有软件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5) 是指当系统万一遇到未预料的情况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来作合适的处理。
2()
A: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数据独立性和数据一致性 C:可测试性和稳定性 D: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
设计高质量的软件是软件设计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可移植性、可维护性、可靠性、效率、可理解性和可使用性等都是评价软件质量的重要方面。
可移植性是指将一个原先在某种特定的硬件或软件环境下正常运行的软件移植到另一个硬件或软件的环境下,使得该软件也能正确运行的难易程度。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应注意提高软件的 (34) 。
可维护性通常包括 (35) 。通常认为,软件维护工作包括正确性维护、 (36) 维护和 (37) 维护。其中 (38) 维护则是为了扩充软件的功能或者提高原有软件的性能而进行的维护活动。
(38) 是指当系统万一遇到未预料的情况时,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来作合适的处理。
35()
A:可用性和可理解性 B:可修改性、数据独立性和数据一致性 C:可测试性和稳定性 D:可理解性、可修改性和可测试性
软件的可维护性包括( )。
A:正确性、灵活性、可移植性 B: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 C:可靠性、可复用性、可用性 D:灵活性、可靠性、高效性
软件的可维护性包括
A:正确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B: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 C:可靠性、可复用性和可用性 D:灵活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软件的可维护性包括( )。
A:正确性、灵活性和可移植性 B: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和可修改性 C:可靠性、可复用性和可用性 D:灵活性、可靠性和高效性
软件的可维护性包括( )。
A:正确性、灵活性、可移植性 B:可测试性、可理解性、可修改性 C:可靠性、可复用性、可用性 D:灵活性、可靠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