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65岁,有吸烟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3年前出现行走时左下肢疼痛,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当时未予重视。现因夜间睡觉时患肢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入院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皮肤粗糙,肌肉较对侧萎缩,双下肢未见皮肤缺损及溃疡,肢体远端冰凉,未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左侧股动脉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患者目前诊断为(提示 检查提示ABI为0.6,运动后下肢血压下降>20%,双下肢收缩压相差35 mmHg。)

A:血栓栓塞性脉管炎 B:急性动脉栓塞 C:多发性大动脉炎 D:闭塞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E:神经根压迫 F:神经性疼痛

患者男,65岁,有吸烟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3年前出现行走时左下肢疼痛,休息数分钟后可缓解,当时未予重视。现因夜间睡觉时患肢持续性疼痛,严重影响睡眠入院检查。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左下肢皮肤粗糙,肌肉较对侧萎缩,双下肢未见皮肤缺损及溃疡,肢体远端冰凉,未扪及足背动脉搏动,左侧股动脉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患者目前诊断为(提示 检查提示ABI为0.6,运动后下肢血压下降>20%,两下肢收缩压相差35 mmHg。)

A:血栓栓塞性脉管炎 B:急性动脉栓塞 C:多发性大动脉炎 D:闭塞性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E:神经根压迫 F:神经性疼痛

患者,女性,35岁,车祸后左下肢骨折,复位后,用长腿石膏固定,4小时后出现左下肢持续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肤色苍白,肢体活动障碍,被动活动时引起剧痛。

考虑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A:废用性骨质疏松 B:压疮 C:肢端缺血坏死 D:静脉血栓 E:骨筋膜室综合征

某女性患者,35岁,车祸后左下肢骨折,复位后,用长腿石膏固定,4小时后出现左下肢持续剧烈疼痛,进行性加重,肤色苍白,肢体活动障碍,被动活动时引起剧痛。

考虑最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是

A:废用性骨质疏松 B:压疮 C:肢端缺血坏死 D:静脉血栓 E:骨筋膜室综合征

某男性患者,61岁,脑出血3个月,上肢可随意出现屈肌协同运动,肌张力轻度增高,被动伸直时,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卡住。

该患者的运动治疗主要是

A:增强肌力 B:增强耐力 C:加大ROM D:抑制病理性运动模式,诱导分离运动产生 E:加强平衡训练

某男矿工,井下作业时发生塌方砸伤背部,当即倒于地上,下肢无力不能行走,呼"120"车前往,检查胸段后凸畸形并压痛,上下肢不全瘫,感觉异常平面位于双侧腹股沟水平。

如果患者当时是俯卧位时,则以下哪一项处理是不正确的

A:为便于急救应变俯卧位为仰卧位 B:为防止颈脊髓继发损伤,应保持头、颈和脊柱在同一轴线上改变体位 C:变更体位的方法是:医师一手托住前额,另一手中示指分别置于G7、T1棘突两侧,拇指及无名指和小指分别置于颈项下部两侧,并握紧,手掌托住后颈部,右前臂托住头枕部并与左手合力锁住头颈部;保持头颈部于轴线位,另两名急救人员位于伤员的右侧分别负责扶持伤员右侧的肩背部、臀部,三名救护人员统一行动,保持头、颈、脊柱在一轴线上将伤员转为仰卧位 D:如果将俯卧位伤员向右转为仰卧位,则左手托住前额 E:如果将俯卧位伤员向右转为仰卧位,则应右手托住前额

某男性患者,56岁,活动后气促3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2个月入院。体检:血压100/75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次/分,房颤心律,心尖部Ⅱ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少量湿啰音,颈静脉怒张,肝颈征阳性,肝肋下2cm,双下肢水肿。否认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

入院第3天突然出现左下肢麻木、疼痛、运动受限,体检见左下肢苍白、皮温低,左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目前最可能的是

A:左下肢丹毒 B: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C:左下肢浅静脉血栓形成 D:左下肢动脉栓塞 E:神经性疼痛

一犬,3岁,右后肢被人用石块击打,突然出现重度跛行,股部肿胀,不能屈曲,右后肢较对侧缩短。被动运动时大腿部出现异常活动,有骨摩擦音。

此病最可能的诊断是

A:髋关节脱位 B:股骨骨折 C:股骨骨裂 D:膝关节脱位 E:髋骨骨折

一犬,3岁,右后肢被人用石块击打,突然出现重度跛行,股部肿胀,不能屈曲,右后肢较对侧缩短。被动运动时大腿部出现异常活动,有骨摩擦音。

此病的治疗方法是

A:石膏绷带 B:夹板绷带 C:髓内针和接骨板固定 D:卷轴绷带固定 E:钢丝固定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