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0岁,因“阵发性心悸,头痛,胸闷半年”来诊。查体:P 80次/min,BP 130/80 mmHg;身高168 cm,体重48 kg,指,趾细长;右上唇和舌尖分别见0.7 cm,0.8 cm肿物;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个1.0 cmx1.5 cm肿物,表面光滑,质硬,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左颈部可触及一个肿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差;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检查是(提示 超声:甲状腺左叶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界不清,可见钙化;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见钙化。)
A: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活检 B:血钙 C:甲状腺功能 D:血磷 E:甲状腺球蛋白 F:血PTH
某女性患者,23岁,因“阵发性心悸、头痛、胸闷半年”来诊。查体:P 80次/min,BP 130/80 mmHg;身高168 cm,体重48 kg,指、趾细长;右上唇和舌尖分别见0.7 cm、0.8 cm肿物;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个1.0 cm×1.5 cm肿物,表面光滑,质硬,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左颈部可触及一个肿大淋巴结,质中,无压痛,活动度差;心、肺、腹部未见异常。
为明确诊断应首先考虑的检查是(提示:超声:甲状腺左叶低回声实性结节,边界不清,可见钙化;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可见钙化。)
A:甲状腺结节或颈部淋巴结活检 B:血钙 C:甲状腺功能 D:血磷 E:甲状腺球蛋白 F:血PTH
某女性患者,26岁。2年前因左乳外上象限肿物,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小叶癌,2.0 cm×1.5 cm×1.5 cm,伴脉管瘤栓,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19/21。术后行紫杉醇(泰素)化学治疗6个周期,未行其他治疗。一直定期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现随访,查体:左侧锁骨上区多发结节,最大者1 cm×2 cm,质硬,活动,无触痛。B型超声和CT: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肿瘤转移可能性大。全面检查未见其他部位肿瘤转移。
对左侧锁骨上区多发肿大淋巴结的合理处理为
A:观察,如有增大,再进一步处理 B:予抗生素治疗2周,如无缩小,再进一步处理 C:左侧锁骨上区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活检 D:左侧锁骨上淋巴结清扫,送病理检查 E:先予短期试验性抗肿瘤治疗,如缩小,则为肿瘤复发,可继续治疗;如无变化或增大,则不是肿瘤复发,可停止治疗,进行观察
某男性患者,59岁,声嘶伴咽部不适半年,痰中带血1个月。查体:甲状软骨膨大,右上颈部(Ⅱ区)可及大小约2cm×2.5cm质韧固定包块,无压痛。既往否认结核病史。患者行颈部MRI提示肿瘤位于声门上区,并侵及会厌前间隙、左侧咽壁、会厌及甲状软骨,左侧声带固定,口咽及咽旁无侵犯,上颈可见多个肿大淋巴结。直接喉镜病检提示声门上区中分化鳞癌。其他辅助检查未见转移。
该患者术前放疗若采用适形放射治疗或IMRT,关于淋巴结区域照射范围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患者同侧Ⅱ区淋巴结阳性,CTV无需包括同侧下颌下淋巴结(即工区) B:咽后淋巴结不做预防照射 C:照射范围包括双侧Ⅰ~Ⅴ区淋巴结区域+咽后淋巴结 D:照射范围包括右侧Ⅰ~Ⅴ区淋巴结区域+咽后淋巴结 E:上纵隔区淋巴结也需做预防照射
关于淋巴结转移癌,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T
WI呈等或略高信号,T
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B:淋巴结转移可单发或多发 C:胃癌、胰腺癌及肾癌常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 D:淋巴结肿大常大于1.5cm E:MRI可以明确判断肿大淋巴结的组织学改变
关于淋巴结转移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B:淋巴结转移可单发或多发 C:胃癌、胰腺癌及肾癌常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 D:淋巴结肿大常大于1.5cm E:MRI可以明确判断肿大淋巴结的组织学改变
关于淋巴结转移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TIWI呈等或略高信号,TI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B:淋巴结转移可单发或多发 C:胃癌、胰腺癌及肾癌常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 D:淋巴结肿大常大于1.5cm E:MRI可以明确判断肿大淋巴结的组织学改变
关于淋巴结转移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B:淋巴结转移可单发或多发 C:胃癌、胰腺癌及肾癌常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 D:淋巴结肿大常大于1.5cm E:MRI可以明确判断肿大淋巴结的组织学改变
关于淋巴结转移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B:淋巴结转移可单发或多发 C:胃癌、胰腺癌及肾癌常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 D:淋巴结肿大常大于1.5cm E:MRI可以明确判断肿大淋巴结的组织学改变。
关于淋巴结转移瘤,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胃癌、胰腺癌及肾癌常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 B:淋巴结转移可单发或多发 C:淋巴结肿大常大于1.5cm D:T1WI呈等或略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 E:MRI可以明确判断肿大淋巴结的组织学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