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62岁,因“阴道出血”来诊。患者无高血压或血压剧烈波动史,无电解质紊乱或其他症状。B型超声:右腹腔上方低回声团,考虑肾上腺来源肿瘤可能。CT:右肾上腺占位。手术见右肾上腺区一肿瘤,5 cmx3 cmx3 cm,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明显。大体检查:结节状肿物1个,4 cmx3 cmx3 cm。切面质软,淡黄灰褐色,可见灶性出血。镜下:肿瘤一侧见正常肾上腺皮质组织,肿瘤边界清楚,未见明确包膜。肿瘤细胞呈多角形,卵圆形或圆形,核有多形性,大小不一,可见个别巨核细胞,核浆比例较大,胞质嗜碱性,核分裂0~3个/10HPF。肿瘤细胞大多成片排列,但可见明显的以血管为中心的菊形团结构。可见灶性坏死及血管内瘤栓。

该肿瘤的鉴别诊断包括

A:肾上腺皮质腺瘤 B:嗜铬细胞瘤 C:转移性神经内分泌癌 D:神经内分泌癌 E:神经母细胞瘤 F:后腹膜肿瘤浸润肾上腺

男性,40岁,头痛,头晕3个月,加重1周。CT示左侧额叶一占位性病变,周围水肿轻微,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后病灶无明显强化,考虑左侧额叶肿瘤。术后送检。

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运用免疫组化方法鉴别,肿瘤细胞的表达叙述正确的是 ( )

A:少突胶质细胞瘤:CD56,MBP阳性,GFAP,EMA阴性 B:透明细胞癌:LCA,CK阳性,GFAP,EMA阴性 C:星形细胞瘤:CD56,MBP阳性,GFAP,EMA阴性 D:室管膜瘤:EMA,CK阳性,GFAP,NF阴性 E:少突胶质细胞瘤:GFAP,EMA阳性, CD56,MBP阴性

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CEA浓度与癌症的组织类型有关,最敏感的肿瘤是

A:腺癌 B:鳞癌 C:低分化癌 D:上皮组织肿瘤 E:间叶组织肿瘤

CEA是一种重要的非器官特异性肿瘤相关抗原,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当肿瘤发生肝转移时,CEA升高尤为明显。

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有重要临床价值。关于CEA,叙述错误的是

A:放疗和化疗的疗效不一定与肿瘤体积成正比,只要CEA浓度能随治疗而下降,则说明有效;若经治疗其浓度不变,甚至上升,则需更换治疗方案 B:经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通常在术后第6周1次;术后3年内,每月1次;3~5年每3个月1次;5~7年每6个月1次;7年后1年1次,进行CEA检测以监测其复发和转移 C:妊娠期CEA也可升高 D:正常血清或血浆中也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性抗原对CEA检测结果造成干扰 E:CEA是一种存在于胎儿消化道上皮细胞内的含硫酸性糖蛋白

患者女,65岁,上腹不适1个月余,伴乏力,消瘦,患胆囊结石多年。查体: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腹部无压痛。实验室检查:CA19-9 375 U/ml;B超示:胆囊颈部局限性增厚,范围约3 cm,内有血流信号;胆囊单发结石,直径3 cm;超声内镜示:胆囊颈部占位,未侵出胆囊肌层;腹部增强CT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对该患者应采用的治疗是(提示:胆囊占位性病变,动脉期可见病变明显增强,未发现侵犯肝脏或周围脏器;胆囊结石。)

A:严密观察,病变明显增大时手术治疗 B:开腹胆囊切除术 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D:胆囊癌根治术 E:5-FU为基础的化疗

患者男,65岁,原因不明腹痛,不向肩背部放射,体检发现中上腹直径4cm肿瘤,TBil15mmol/L,CA19-980U/L。平扫CT发现胰头局部低密度肿块,胰管扩张最宽处为5mm,胰管内钙化;增强CT中肿瘤中央部位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周围胰腺组织,初步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EUS引导下抽吸肿瘤囊液,囊液CEA水平高于110μg/L。治疗应选择

A:观察3个月,复查 B:观察半年,复查 C:胰头肿物剜除术 D: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切缘送冷冻病理检查 E:胰体,尾切除

某男性患者,66岁,原因不明腹痛,不向肩背部放射,体检发现中上腹直径4cm肿瘤,TBil15mmol/L,CA19-980U/L。平扫CT发现胰头局部低密度肿块,胰管扩张最宽处为5mm,胰管内钙化;增强CT中肿瘤中央部位的强化程度明显高于周围胰腺组织,初步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

EUS引导下抽吸肿瘤囊液,囊液CEA水平高于110μg/L。治疗应选择

A:观察3个月,复查 B:观察半年,复查 C:胰头肿物剜除术 D: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切缘送冷冻病理检查 E:胰体、尾切除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乎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

关于颅脑增强扫描,叙述错误的是

A:直接增强扫描是不做平扫,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 B: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C: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 D: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5分钟开始扫描 E: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6~8分钟开始扫描

CT最早用于颅脑检查,对颅脑疾病具有很高诊断价值。适用于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脑肿瘤、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炎症、脑实质变性、脑萎缩、术后和放疗后复查以及先天性颅脑畸形等。扫描基线有听眦线、听眉线和听眶线。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两种方法。平扫后增强扫描是在乎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直接增强扫描是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

关于颅脑增强扫描,叙述错误的是

A:直接增强扫描是不做平扫,注入对比剂后的逐层连续扫描 B: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C: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 D: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5分钟开始扫描 E: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后6~8分钟开始扫描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