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5岁为确诊皮肌炎住院患者,经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支持治疗月余病情基本稳定,肌力明显恢复,近1周来患者诉干咳痰少,偶有泡沫样痰,有轻度胸闷,体温37.8℃。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间质性改变,血WBC11.9x10
/L,中性78%。已送血细菌培养,痰直接镜检,痰培养。
血培养阴性,痰直接镜检为成群芽胞和假菌丝,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肺炎 B:念珠菌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过敏性肺炎 F:肺癌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叙述错误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患者男, 52岁,幼年患麻疹后常有咳嗽。自30岁起咳嗽症状加重,常有脓痰,有过2次中等量咯血史。近年来常年有脓痰,多次痰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对常用抗菌药物多数仍然敏感。CT显示左下叶多段囊状和柱状支气管扩张。1周前发热,脓痰增加,X线显示左下叶大片模糊影,白细胞计数1.1x10
/L,中性0.80。
经过15 d抗菌治疗症状体征大多消失,仍有少量稀薄黄痰。下一步处理应是
A:继续抗菌治疗直至黄痰完全消失 B:继续抗菌治疗直至X线病灶完全吸收 C:继续抗菌治疗直至痰培养细菌转阴 D:根据药敏改用更敏感的药物联合治疗 E:停抗菌药物观察
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右前臂水疱5d,破 溃并右侧腋窝痛3d”来诊。5d前右前臂上1/3处 外侧出现水疱伴瘙痒,次日水疱增大,皮肤肿胀 ,无痛,3d前水泡破溃,同侧腋窝疼痛明显,致 使同侧上肢活动受限。次日于当地医院就诊,实 验室检查:血WBC12.8x10
/L,N0.91, L0.09;余正常。按皮肤化脓性感染,给予青霉 素和阿米卡星治疗2d,无效,遂来诊。发病前4d 屠宰并食用病羊肉。查体:右前臂上1/3处外侧 3cmx4cm皮肤破溃,有少量血性渗出,周围皮肤 肿胀明显;右腋窝触及直径约3cm的淋巴结,肿 痛明显。
此时应进一步做的检查和处理是(提示血和 痰培养(-)。TBil85μmol/L,Alb25g/L, ALT240U/L,AST210U/L。痰及皮肤分泌物涂片见 少量粗大革兰阳性杆菌。胸部X线片:双侧胸腔 积液,右侧量大,纵隔增宽。胸腔穿刺抽出 1000ml血性液。)
A:前臂皮肤肿胀处切开引流 B:吸氧 C:血,痰培养及前臂破溃处分泌物涂片染色 D:胸腔穿刺 E:胸部X线片 F: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男,45岁,农民,因“右前臂水疱5 d,破溃并右侧腋窝痛3 d”来诊。5 d前右前臂上1/3处外侧出现水疱伴瘙痒,次日水疱增大,皮肤肿胀,无痛,3 d前水泡破溃,同侧腋窝疼痛明显,致使同侧上肢活动受限。次日于当地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血WBC 12.8x10
/L,N 0.91,L 0.09;余正常。按皮肤化脓性感染,给予青霉素和阿米卡星治疗2 d,无效,遂来诊。发病前4 d屠宰并食用病羊肉。查体:右前臂上1/3处外侧3 cmx4 cm皮肤破溃,有少量血性渗出,周围皮肤肿胀明显;右腋窝触及直径约3 cm的淋巴结,肿痛明显。
此时应进一步做的检查和处理是(提示 血和痰培养(-)。TBil 85 μmol/L,Alb 25 g/L,ALT 240 U/L,AST 210 U/L。痰及皮肤分泌物涂片见少量粗大革兰阳性杆菌。胸部X线片:双侧胸腔积液,右侧量大,纵隔增宽。胸腔穿刺抽出1000 ml血性液。)
A:前臂皮肤肿胀处切开引流 B:吸氧 C:血,痰培养及前臂破溃处分泌物涂片染色 D:胸腔穿刺 E:胸部X线片 F:保持呼吸道通畅
根据培养目的不同,进行真菌培养时需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即大培养和小培养。
关于大培养和小培养,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大培养主要观察菌落生长,是鉴别真菌的方法之一 B:小培养用于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结构特征及生长发育过程,以鉴定菌种 C:大培养试管法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 D:大培养平皿法可观察菌落形态、色素产生,供鉴定参考 E:大培养平皿法适用于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某男性患者,66岁,为确诊皮肌炎住院患者,经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支持治疗月余病情基本稳定,肌力明显恢复,近1周来患者诉干咳痰少,偶有泡沫样痰,有轻度胸闷,体温37.8℃。胸部X线检查提示肺部呈间质性改变,血WBC11.9×10
/L,中性78%。已送血细菌培养、痰直接镜检、痰培养。
血培养阴性,痰直接镜检为成群芽胞和假菌丝,你认为最可能的诊断是
A:细菌性肺炎 B:念珠菌性肺炎 C:支原体肺炎 D:病毒性肺炎 E:过敏性肺炎 F:肺癌
某男性患者,37岁。农民,幼年曾患麻疹,以后反复咳嗽,常年不愈,咳脓痰,有时带血丝。近2周发热、咳嗽加重,咳出大量的脓性臭痰而就诊。检查:T39℃,血常规示:白细胞13×10
/L,中性粒细胞80%,L20%。肺部听诊可闻及一固定部位的湿啰音,痰涂片见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杆菌,痰培养有需氧革兰阴性杆菌生长。
若胸片显示呈卷发状阴影,并有局部浓密的炎症阴影,中间有气液面,诊断为支气管扩张。革兰阴性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建议其治疗方法为
A:青霉素 B:雾化吸入 C:溴己新 D:体位引流 E:甲硝唑 F:万古霉素 G:林可霉素
2000年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东、中、西和京津沪地区,并按有无结核病控制专项项目分为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在上述各地区中按1:3125的比例,随机抽取257个调查点,每个点的人数约为1500人。调查发现,我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和菌阳(痰培养)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122/10万和160/10万,且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南沿海,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
该研究可以反映我国结核病的
A:发病情况 B:患病情况 C:新发和再感染情况 D:感染谱 E:地区分布不同的原因
2000年我国开展了一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该调查将全国各地区划分为东、中、西和京津沪地区,并按有无结核病控制专项项目分为项目地区和非项目地区,在上述各地区中按1:3125的比例,随机抽取257个调查点,每个点的人数约为1500人。调查发现,我国的活动性肺结核、涂阳(痰涂片阳性)肺结核和菌阳(痰培养)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122/10万和160/10万,且农村高于城市,中西部地区高于东南沿海,非项目地区高于项目地区。
报告涂阳患病率和菌阳患病率的目的是
A:便于早期发现患者 B:研究结核病的病因学 C:分析结核病的传播机制 D:了解人群中传染性结核病的分布特征 E:比较不同地区结核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