甾体母核C
侧链分别为
C
甾属于( )
A:2个碳原子 B:9~10个碳原子脂肪烃 C:戊酸 D:含氧功能基 E:21个碳原子
维生素C注射液中各成分的作用
维生素C
A:pH调节剂 B:抗氧剂 C:金属络合剂 D:溶剂 E:主药
急性心肌梗死磷酸肌酸激酶变化规律是
A: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C:起病8~10小时升高,2~3日时高峰,1~2周正常 D:起病2小时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 E:起病3小时升高,第2~5天出现平坦峰,持续3周
急性心肌梗死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规律是
A: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C:起病8~10小时升高,2~3日时高峰,1~2周正常 D:起病2小时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 E:起病3小时升高,第2~5天出现平坦峰,持续3周
某男,33岁,心悸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如下图A、B、C所示。

图C应诊断为

A:房性心动过速 B:窦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C:房性心动过速,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D:窦性心动过速,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E: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
某男,33岁,心悸1周就诊。动态心电图检查如下图A、B、C所示。

图C的发生机制为

A:有效不应期延长 B:相对不应期延长并且>PP间距 C:相对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均延长,以相对不应期延长为主 D:有效不应期显著延长,只留下很短的相对不应期 E:有效不应期极度延长,大于逸搏间期
为肌肉组织中贮能和供能的物质,大部分含有高能磷酸键一磷酸肌酸的物质是()
A:肌苷 B:肌苷酸 C:尿酸 D:肌酸 E:肌酐
急性心肌梗死磷酸肌酸激酶变化规律是()
A: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C:起病8~10小时升高,2~3日时高峰,1~2周正常 D:起病2小时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 E:起病3小时升高,第2~5天出现平坦峰,持续3周
急性心肌梗死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变化规律是()
A:起病6小时内升高,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B:起病4小时内升高,16~24小时高峰,3~4日恢复正常 C:起病8~10小时升高,2~3日时高峰,1~2周正常 D:起病2小时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 E:起病3小时升高,第2~5天出现平坦峰,持续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