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肠球菌属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耐药(HLAR),可预测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和一种氨基糖苷类的协同效应。

关于高水平氨基苷类药物耐药筛选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采用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筛选高水平氨基苷类药物耐药 B:培养基为M-H琼脂,BHI肉汤或BHI琼脂 C:抑菌圈直径6 mm表示耐药,与MIC相关性为>500 μg/ ml D:耐药与作用细胞壁合成药物联合无协同作用;敏感表示与作用细胞壁合成药物联合有协同作用 E:结果不确定只能行肉汤稀释法进行确证

奈瑟菌属的共同特征: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在临床标本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专性需氧生长,初次分离培养时须供给5% CO2。营养要求高,需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5~36 ℃,培养48 h后,形成凸起,圆形,光滑,透明的小菌落。易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物如不及时转种,细菌常自溶死亡。

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耐药的机制是

A:产生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B:产生青霉素酶 C: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D:基因可编码D-丙氨酰-D-乳酸(D-Ala-D-Lac),D-丙氨酸(-Ala) 和D-丙氨酰-D-丝氨酸(D-Ala-D-Ser),产生耐药基因 E: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

患者男性,60岁。确诊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青霉素皮试阴性。

宜选用的药物是

A:青霉素G B:氨苄西林 C:苯唑西林 D:庆大霉素 E:羟氨苄西林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抗菌药物

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A:30% B:40% C:50% D:60% E:75%

筛选肠球菌属高浓度庆大霉素或链霉素耐药(HLAR),可预测氨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和一种氨基糖苷类的协同效应。

关于高水平氨基苷类药物耐药筛选试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纸片扩散法、肉汤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筛选高水平氨基苷类药物耐药 B:培养基为M-H琼脂、BHI肉汤或BHI琼脂 C:抑菌圈直径6 mm表示耐药,与MIC相关性为>500 μg/ ml D:耐药与作用细胞壁合成药物联合无协同作用;敏感表示与作用细胞壁合成药物联合有协同作用 E:结果不确定只能行肉汤稀释法进行确证

奈瑟菌属的共同特征:革兰阴性双球菌呈肾形或豆形,在临床标本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专性需氧生长,初次分离培养时须供给5% CO。营养要求高,需用巧克力琼脂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为35~36 ℃,培养48 h后,形成凸起、圆形、光滑、透明的小菌落。易产生自溶酶,人工培养物如不及时转种,细菌常自溶死亡。

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耐药的机制是

A:产生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B:产生青霉素酶 C: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D:基因可编码D-丙氨酰-D-乳酸(D-Ala-D-Lac),D-丙氨酸(-Ala) 和D-丙氨酰-D-丝氨酸(D-Ala-D-Ser),产生耐药基因 E: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

细菌具有各自独特的酶系统,因而对底物的分解能力各异,其代谢产物不同,具此特点可鉴定细菌。淋病奈瑟菌对青霉素耐药的机制是()

A:产生β-内酰胺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B:产生青霉素酶 C:产生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D:基因可编码D-丙氨酰-D-乳酸(D-Ala-D-La,D-丙氨酸(-Al和D-丙氨酰-D-丝氨酸(D-Ala-D-Ser),产生耐药基因 E:产生氨基糖苷修饰酶

反复使用青霉素后细菌可产生()

A:躯体依赖性 B:首剂现象 C:耐药性 D:耐受性 E:致敏性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