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把与契丹政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成“广信”,“静戎”改成“安肃”,“破虏”改成“永静”等,这种现象约出现于()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和议前 D:宋金和议后
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诟远。诟:
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我)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讲信用,数落吕师孟叔侄的叛国行为。 B:闻大王有意督过之。——(沛公)听说大王有心要责备他。 C: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借此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比国家还要重要。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归而求救国之策 ②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①以资政殿学士行 ②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C:①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②以至于永嘉 D:①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②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6.下列括号里对加横线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直前诟虏帅失信(对敌人的蔑称)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推辞) 三折肱而成医,其说痛可信也(沉痛) 甥风骨清润,似吾家尊行中有文者(辈分) B:生生所资,未见其术(凭借,依托)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归罪,责备) 后虽小差,犹尚殗殜(同“瘥”,病稍减)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屏住呼吸) C: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勾结串通) 卿能办之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一旦)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办丧事) 平生故人,去我万里,撇然尘念,此际暂生(突然) D:辱教,审体力胜健,为慰(果真,确实)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揣测) 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呈现) 予出官二年,……,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出任官职)
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群聚而笑之 B:吾得兄事之 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 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两项是
A:直前诟虏师失信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俄匀谢玄淮上信至 E.信造化之尤物也 ( )
下列各句中的“数”与“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中的“数”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范增数目项王 B: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C: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D: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共15分)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1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革除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萃:聚集
C.会使辙交驰 会:适逢 D.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估计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归而求救国之策 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B.以资政殿学士行 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C.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 以至于永嘉
D.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天祥出使元营之际,形势已经非常严峻。敌人兵临城下,而南宋方面却表现得束手无策。
B.文天祥刚到元营时,慷慨陈词,以自身的尊严捍卫了民族尊严,在外交上其实也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C.文天祥作为使臣受到羞辱却隐忍以行,是因为他对自己身系整个国家命运的重要性有足够认识。
D.所选文段叙述与抒情相结合,以抒情为主,间以记叙,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
2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留 二 日 维 扬 帅 下 逐 客 之 令 不 得 已 变 姓 名 诡 踪 迹 草 行 露 宿 日 与 北 骑 相 出 没 于 长 淮 间
2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各3分,共6分)
(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A(授予官职)
19.B(A.表承接;表转折B两个都是介词“凭借……身份”C在;到 D 就;却)
20.D(以抒情为主)
21.
留 二 日/维 扬 帅 下 逐 客 之 令 / 不 得 已/ 变 姓 名 / 诡 踪 迹 / 草 行 露 宿 / 日 与 北 骑 相 出 没 于 长 淮 间
22.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予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授予官职 B.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 萃:会集
C.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数:数落 D.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意:料想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B.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C.国事遂不可收拾 D.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资政殿学士行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B.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归而求救国之策 而余不得归矣
D.贾余庆献谄于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德祐二年,南宋形势严重,元兵逼到都城临安城门,国家命运岌岌可危。文天祥矢志报国,不顾利害。
B.国难降临,文天祥想法有三:一是为国捐躯决心已定;二是打算以外交手段挽回败局;三是侦察敌情以决定救国对策。
C.文天祥出使元军后遭受扣押,忍受屈辱,被驱北上,理应自杀,但想到了以后的斗争,坚持活了下来。
D.文天祥想以言辞说动敌人,说明他既有忠君爱国之心,又对敌人有充分的估计。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2分)
(2)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2分)
9.C
10.A
11.A
12.D
13.(1)当时元兵已经逼近都城北门外,交战、防守、转移都来不及做了。(“迫”“迁”各1分)
(2)我自料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痛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前”“诟”各1分)
【解析】
9.
试题分析:C项“数”:列举。这是考核课本中实词的题目,高考文言翻译的大量要点都出自课本中的重点词,对课本中的重点词语一定要加强记忆。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试题分析:A项“行为”在本篇文言文中是两个词“行”与“为”,“行”译为“行动”。“为”译为“是”。在现代汉语中“行为”是一个词,谓举止行动;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表活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A项两句中“以”译为“用、凭”。B项第一句中“则”译为“就”,表承接;第二句中“则”译为“却”,表转折。C项第一句中“而”表承接;第二句“而”表转折。D项第一句“于”译为“在”,介词;第二句“于”表被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
试题分析:此类题实际上是对文言文文意的概括和分析。这类题目往往会出现这些问题:张冠李戴、时间地点错移、曲解词义等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它的一般解法就是比对排除法:将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在原文中找到,归纳出原文的文意,然后和选项进行比对,从而辨别出正误。只是各选项对错误处的设置比较细腻,所以做题时要细致。D项“对敌人有充分的估计”错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
试题分析:本题翻译的两个句子,需要注意的是实词的理解,考生必须把语句放在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理解,以提高正确率,还要注意语句通顺,考虑句式的特点,有的还要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有的语气要体现出来,翻译出来的句子要简明通顺。注意得分点:(1)“迫”译为“逼近”。“迁”译为“转移”。(2)“前”名词作状语,译为“上前”。“诟”痛骂。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