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的“故”词义、词性相同的是
A:"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的"故" B:"若不得此药,故当死"的"故" C:"但服汤二旬而复故"的"故" D:"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的"故" E:"桓侯使人问其故"的"故"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
【甲】扁鹊见 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 将 恐 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公曰:“医之好治不病为功。 ”居 十日,扁鹊复 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 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 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 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①。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②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③。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鸱枭:猫头鹰,古人认为是恶鸟。②说(yuè)之: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说:夸说,夸耀。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火齐之所及也("齐"通"剂",火剂汤) 以补不足也(来)
B.、所以求益耳(用来) 故使人问之 (故意)
C.、人疾之如仇敌(怨恨) 居五日(停留)
D.、凌忽长者(欺侮) 立有间 (一会儿)
2.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与“君之病在肌肤” 中相同的一项是:( )
A.桓侯故使人问之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今之学者为人D.针石之所及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B.【甲】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桓侯遂死。
C.【甲】文是按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D.【乙】文中指出了“古之学者”与“今之学者”的学习目的是相同的。
1 B
2 C
3 D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9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治将益深( ) (2)司命之所属 ( )
(3)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 (4)后二十年果眉落 ( )
6、下面加点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立有间 桓侯故使人问之
A.B.
又何间焉 故人知君
眉落半年而死。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C.D.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8、蔡桓公和王仲宣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都变得无法医治?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5分)
9、根据甲、乙两文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4分)
5、(1)更加 (2)管,掌管(3)本来,原来(4)果真,确实,真的
(共4分,每小题1分。)
6、C (2分)
7、(1)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2) 仲宣嫌弃他的话不顺耳,接受了汤药却不吃。(共4分,(1)(2)每小题各2分)
8、示例:原因:蔡桓公和王仲宣均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或蔡桓公和王仲宣均因讳疾忌医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2分)教训: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⑵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⑶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 ⑷ 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5)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3分)
评分建议:共5分,答出原因得2分;教训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语句完整通顺即可给3分。
9、示例:一个人只要工作,总免不了会有缺点和错误。对待缺点和错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改”,另一种是“盖”。哪一种态度好呢?不言而喻:自然是改了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承认错误和不纠正错误
评分建议:共4分。提出观点得2分,联系自我能展开分析得2分。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5—9题。(19分)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治将益深( ) (2)司命之所属 ( )
(3)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 (4)后二十年果眉落 ( )
6、下面加点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立有间 桓侯故使人问之
A.B.
又何间焉 故人知君
眉落半年而死。 色候固非服汤之诊
C.D.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7、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2)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
8、蔡桓公和王仲宣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后来都变得无法医治?从他们身上我们能吸取哪些教训?(5分)
9、根据甲、乙两文的中心,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4分)
5、(1)更加 (2)管,掌管(3)本来,原来(4)果真,确实,真的
(共4分,每小题1分。)
6、C (2分)
7、(1)现在(他的病)在骨髓里,我因此不再过问了。
(2) 仲宣嫌弃他的话不顺耳,接受了汤药却不吃。(共4分,(1)( 2)每小题各2分)
8、示例:原因:蔡桓公和王仲宣均有病却盲目自信,一再拒绝医生的劝告,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或蔡桓公和王仲宣均因讳疾忌医不及时治疗,终于使病情恶化而身亡。)(2分)教训:⑴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⑵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 ⑶切勿拒绝忠告,不可主观猜忌。 ⑷ 对待祸患要敢于正视,要防微杜渐(5)凡事要防微杜渐,及早筹措,不能盲目自信,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 (3分)
评分建议:共5分,答出原因得2分;教训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成理,语句完整通顺即可给3分。
9、示例:一个人只要工作,总免不了会有缺点和错误。对待缺点和错误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改”,另一种是“盖”。哪一种态度好呢?不言而喻:自然是改了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承认错误和不纠正错误
评分建议:共4分。提出观点得2分,联系自我能展开分析得2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12-14小题。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桓侯故使人问之
⑵使人索扁鹊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4.从全文看,桓侯的固执己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参考答案:
12.⑴特意 ⑵寻找
评分:共2分。每小题1分。
13.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⑵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转身就跑。
评分:共4分。每小题2分。
14.①不接受医生的忠告去治疗 ②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
评分:共2分。每个要点1分。
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12—14小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
⑵使人索扁鹊 索: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翻译:
⑵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14.阅读文章,写出扁鹊说的哪些话表明了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2分)
答:
参考答案:
12.(1)跑(或“小步快跑”)(2)寻找
(共2分。每个词语1分)
13.(1)小病在皮肤纹理间,是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
(2)我因此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共4分。每句2分)
14.“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共2分。每句1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第12—14题。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③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立有间 间:
(2)使人索扁鹊 索: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
(2)桓侯故使人问之 翻译:
14.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2分)
答:
参考答案:
12.答案:(1)一会儿
(2)寻找
(共2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
13.答案:(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
(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因为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医药已无济于事。(直接原因)
还因为桓侯讳疾忌医。(根本原因)
(共2分。每个要点1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11—13小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①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③司命之所属 属: ④使人索扁鹊 索: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翻译:
13.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2分)
答:
11.①因此 ②特意 ③掌管 ④寻找
评分说明:共4分,每空1分。
12.①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②扁鹊远远地看到桓侯转身就跑。
评分说明:共4分。2道小题,每小题2分。①“好”、“以为”,两个要点,每处1分。②“还”、“走”,两个要点,每处1分。
13.答案要点:①因为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医药已无济于事。(直接原因)②还因为桓侯讳疾忌医。(根本原因)
评分说明:共2分,每个要点1分。
扁鹊见蔡桓公
《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望桓侯而还走 还:
(2)使人索扁鹊 索: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翻译:
(2)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14.读过此文,写出这则故事的寓意。(2分)
答:
12.(1)回转,转身(2)寻找 每个1分。
13.(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2)我因此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 每句2分,“好”“以为”“是以”“请”漏译一个扣1分。
14.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决不能讳疾忌医,而应当虚心接受批评,防微杜渐。2分,正反面各1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4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扁鹊见蔡桓公》)
(二)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还走:
②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
2.选出下面几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A.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故意B.虽欲言,无可进者 虽:即使
C.皆以美于徐公 以:把D.火齐之所及也 之:的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①闻寡人之耳者 翻译:
②皆朝于齐 翻译:
4.桓侯丧命,齐国强盛,两个故事不同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1.参考答案:还走:转身就跑 面刺:当面指责、批评
2.B
3.①使我听到的②都到齐国来朝见
4.参考答案:我们应该拥有宽广的胸怀,善于听取他人的忠告和建议,勇于改正错误。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