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的第一段,完成1-4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所欲有甚于生者( ) 帮患有所不辟也(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4本文观点广为后人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本文观点一致的两句诗。
观点:
诗句:
1、①比 ②同避,躲避
2、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没有超过生命的,所厌恶的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这样的人就会无所不为,就会成为卑鄙无耻的人。
3、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
4、舍生而取义
第二问答案提示:①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而。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苟________
②由是则亩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举一例,谈谈你对“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而”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苟且 ②做,采用
2.①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②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
3.本段文字提出并阐明了“舍生取义”的道理。
4.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单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而是人人都有,只是贤人没有丧失罢了。例如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在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宁死不降、舍生取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履,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礼记·檀弓》)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苟: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待饿者而食之。 食: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3.甲文运用_______提出论点,然后从______两方面进行论证。乙文的主题可用甲文的观点________来概括。
1.①苟且 ②给……吃
2.①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讨厌的。
②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成了这个样子。
3.比喻 正反 舍生而取义者也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悉有甚于死者,敌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呼尔而与之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 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C.所欲有甚于生者 陈胜者,阳城人也
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2)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3.文中的“甚于生者”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甚于死者”是指__________。
4.要证明“舍生取义”这—观点,还可以举哪些事实论据? (请至少写出两个)
5.由文中我们可以知道:作者认为“失其本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你结合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失其本心”。
1.B。
2.(1)如果没有比死亡更为人们所厌恶的,那么凡是可以用来避免祸患的事情哪样不能做呢?
(2)这种不符合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3.义;不义。
4.示例: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来入侵,失败被俘后,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朱自清宁愿饿死也不接受美国的救济面粉;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
5.(1)美色、功名利禄等的__。
(2)答案示例:当代青少年面临的不良__也非常多,例如网络游戏、毒品等,我们应该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严于律己,只有这样才能抵制不良__。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1)苟: (2)由是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概括选文划线部分的内容。
1.(1)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由于这个原因
2.不是只有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用比喻的方法,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出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①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②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子?’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③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选自《墨子·贵义》)
注释:①今:如果。 ②为:愿意。 ③争:争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故患有所不辟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必不为。何故? (4)必不为,何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在选文中的意思。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万事莫贵于义也。
3.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比喻论证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万事莫贵于义”;甲文则用________论证_____________观点。
(2)甲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与乙文中_________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1.(1)通“避”,躲避。(2)假如,假使(3)愿意(4)原因
2.(1)不是只有贤明的人才有这样的向善之心。 (2)任何事都比不上“义”重要。
3.舍鱼而取熊掌;舍生取义;万事莫贵于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为苟得也( ) ②故患有所不辟也( )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 ④贤者能勿丧耳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提出的?
1.①苟且偷生 ②通“避”,躲避。 ③这,这样 ④丢掉
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舍生而取义;用“舍鱼而取熊掌”作比喻提出的。(答成用“鱼”和“熊掌”作比喻提出的也可)
营口中考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1) 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 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2.(1)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 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故不为苟得也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结合选文的文体特点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
1.参考答案:(1)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2)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2.参考示例:(1)如果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要,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什么不可以使用呢?(2)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参考答案: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确立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5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分)
故不为苟得也。
(2)翻译下面句子。(2分)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贤者”与其他人的不同在于什么?(2分)
(1)(2)略]
(3)贤者没有丧失“舍生取义”之心。(2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