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差使(chāi) 惧惮(dàn) 箱箧(qiè) 人才济济(qí) B:琐屑(xiè) 惶急(huáng) 拂晓(fú) 猝然昏厥(zòu) C:愧怍(zuò) 颓唐(tuí) 瓦砾(lì) 全身震悚(sǒng) D:徙倚(tú) 凹凼(dàng) 荒谬(mìu) 步履蹒跚(pán)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1.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1. 抒发了诗人避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悲凉落寞的情感
2. “万里”极言路途很遥远,“三年”言时间很长两个对举从空间和时间上形象地表现了北宋灭亡后自己所经历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很久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4分)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②地,徙倚③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秋风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①帘旌:酒店或茶馆的招子。②横分:瓜分。③徙倚:徘徊。
① 全诗抒写了在特殊时间和地点的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仔细品味第三联中“万里”“三年”这两个数词的表达效果。
古诗鉴赏(每小题2分,共4分)
①抒发了诗人避战乱的颠沛流离之苦、国家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的悲凉落寞的情感。(任意两点2分)②“万里”极言路途很遥远,“三年”言时间很长,(1分)两个对举从空间和时间上形象地表现了北宋灭亡后自己所经历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很久了,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懑之情。(1分)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宇。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
2.请你对“徙倚湖山欲暮时”一句中的“徙倚”一词进行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悲
2.“徙倚”即徘徊,把诗人的满腔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____________________,徙倚欲何依。
下列选项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溃围 麾下 烽隧 嵌岩窦穴 丹藤翠曼 B:刈旗 披糜 自刎 踌躇满志 楼观亭塮 C:仇雠 颠覆 沾襟 斗胡之禄 徙倚之久 D:笔砚 鸥鹭 空濛 兔起鹘落 振笔直遂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①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②徙倚:徘徊。③采薇:《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借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
B.颔联和颈联运用工笔细描的表现手法,精细地描画出了农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C.颔联和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使诗歌充满画面感,突出了乡村气息。
D.尾联表明了诗人在现实当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高士贤人。
16.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3分)
15.B
16.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1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应是白描的手法,以质朴的语言描画。
考点: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最早的一首格律完整的五言律诗。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中用几个动词“驱”“返”“带”“归”进行动态式的描写,以动衬静;尾联借典抒情,情景交融。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8-9题。(11分)
还山宅
杨师道
暮春还旧岭,徙倚玩年华。
芳草无行径,空山正落花。
垂藤扫幽石,卧柳碍浮槎。
鸟散茅檐静,云披涧户斜。
依然此泉路,犹是昔烟霞。
【注】①槎:读chá,指小舟。
1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准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还旧岭”开篇点题,“徙倚”意为徘徊流连,“玩年华”是指自己虚度美好春光。
B.第二联描写了暮春时节的衰败景象:荒草弥漫,无路可行,空山寂静,落花飘零。
C.第四联中“鸟散茅檐静”是写诗人回到山宅,惊散了栖息在茅檐下的鸟儿,山宅因此安静下来,暗示诗人已久未还家。
D.尾联虚写诗人所经泉路依旧,看到烟霞如昔,这些都是诗人熟悉的旧时风最;再次突出了“还”字。
E.“还”字是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眼”,全诗处处都紧紧围绕“还”字来写,首尾呼应,构思巧妙。
9.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句赏析其妙处。(6分)
8. C、E
详细解析:选对一个2分,对两个5分。A“玩年华”是指尽情享受美好春光;B “衰败景象”与全诗意境不符;D“虚写”错,应为有实有虚。
9:①扫、碍。(2分)②扫,拂扫,拂弄的意思,写轻风吹着垂藤拂扫过幽石,用比拟的手法写出了山宅周边景物的别致,表现了诗人对山宅的热爱之情。(2分)③碍,阻碍的意思,写横卧的柳枝挡住了诗人前行的小舟,暗示诗人很久没有还家,也表现了诗人急于还家的心情。(2分)。
详细解析:6分,找出一个字1 分,结合诗句赏析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鹧鸪天
(南宋)史达祖
雁足无书古塞幽。一程烟草一程愁。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 情思乱,梦魂浮。缃①裙多忆敞招裘。官河②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
[注]①缃:浅黄色。②官河:运河。
20.上阕描写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21.请结合全词,对“官河水静阑干暖,徙倚斜阳怨晚秋”两句进行赏析。(6分)
20.上阕描写了一个因长期漂泊、思念家乡而满怀愁绪的词人形象。帽檐积满了尘土说明其漂泊之久,古塞幽远说明其离家之遥;/烟草苍茫,旅程无尽,每走一程,愁绪就增添一分。/大雁飞过,却没有捎来期盼的家信,思乡之情无以告慰;/孤宿客馆,彻夜难眠,满楼月色更勾起浓重的思乡之情。(5分;其中总述3分,加点的关键词或其近义词各1分;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①这两句词人想象(梦见、对写)家中的妻子也常凭栏远眺,思念远方的游子,将自己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更加深沉含蓄。②河水平静,阑干温暖,烘托了家乡温馨美好的氛围,与塞外的幽远苍凉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羁旅思乡之情。③词人用“徙倚”这一细节写妻子随日影的移动不断变换倚栏位置,直到斜阳西下秋寒袭来,细腻表现了妻子的盼归之情。(6分;答出一点给3分,其中手法1分,赏析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形象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本词中“雁”为传书的信使,可见词人不是在家思念漂泊在外的亲人,就是自己在外漂泊。再从“一程烟草一程愁”可见,词人自己在外漂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词中表现得很具体,比如“情思乱,梦魂浮”等。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本句首先要知道这是作者的想像妻子思念词人,盼望词人归家的情状,从而委婉地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如何看得出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徙倚斜阳”这是对闺中女子的细节描写,所以不是写词人自己。因此是想像之景。二、结合杜甫的《望月》来理解古代诗人反写的手法。反写(也称对写)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使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