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沿太湖一带,乡民兼营纺织,产棉、绸、绢、丝,这些丝织品统称为()。

A:湖绉 B:湖绸 C:湖绢 D:湖丝

《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选出与“廉如伯夷,不取素餐”中的“素”意义相同的一句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B: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与“素不相能”的“素”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B: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 C: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D:素善留侯张良

下列对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素:白色的绸绢 B: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汤:热水、开水 C: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属:嘱咐 D:吾属今为之虏矣 属:类、辈

【素】下列各选项中选出错误的一项是( )

A:十三能织素 《孔雀东南飞》 (白色的生绢) B:中有尽素书 《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 (素帛) C: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平素、素来) D: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子刘子自传》 (一向)

17.指出下列句子中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⑴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诗经·氓》)

⑵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孔雀东南飞》)

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短歌行》)

⑴比兴(答出“比或比喻”,“兴或起兴”,即给2分);⑵铺陈(或“互文”);⑶比喻。(每小题2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题以桑树的枯黄萎落比喻婚后饱受折磨的憔悴的女主人公,十分生动形象。故运用的是比兴手法;第二题,由一系列的叙述可知采用的是铺陈的手法;第三题,运用的是比喻,比喻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

考点: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明史·舆服志》记载:“(洪武)十四年令农衣绸、纱、绢、布,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得衣绸、纱。”这表明明朝政府

A: 重视商品市场管理 B: 限制对外贸易发展 C: 保障农民生活水平 D: 固守重农抑商传统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