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无善,无施劳。(释词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予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颜渊、子路的性格特点。(2分)

颜渊:

子路:

(2)请简要评析孔子的志向.(2分)

【答案】(1)颜渊谦逊中隐含着沉静和自信;子路率真淳朴而又侠义豪放

(2)孔子把心中的理想社会当作自己个人的志向,体现了他的以天下为已任的气度,是仁的思想体现。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给出一些信息,但这些信息对回答问题来说又不够充分。这个题实际上还是考察学生名著阅读的情况。如果没有真正度过《论语》,答这道题是比较困难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选出与例句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句 例句:择其善者而从之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B:愿无伐善,无施劳 C:是以善为国者 D:称善者久之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君子质而已,何以文为(修饰) 回虽不敏(聪明)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 年饥,用不足(收成) C:子行三军,则谁与(统率)  愿无伐善,无施劳(讨伐) D:吾妻来归(出嫁)   下流多谤议(地位卑微,名声不佳)

选出下列各句翻译不正确的一项( )

A: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样躬行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文科知识了。 B:吾道一以贯之。 我的学说用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着始终。 C:尧舜其犹病诸。 就连尧、舜恐怕也难以做到吧。 D:愿无伐善,无施劳。 我愿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请翻译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句子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冶长》)

注:①“轻”可能是多出的字。②怀:归依。

子曰:“盍各言尔志。”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2分)(2)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3分)(3)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3分)


解析:

参考译文 颜渊、季路两人陪侍着孔子。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坏了也没有什么不满。”颜渊道:“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同朋友共同使用,就是用坏了也毫不怨恨。”颜渊说:“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问孔子道:“希望听听老师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对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对平辈的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对少年人,使他们归依怀念我。”


解析:

子路:他在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公有”的思想,同时也表现了他胸襟广阔、仗义疏财的品格。

颜渊:他的志向其实是道德修养的自我完善。既表现了一种高尚的奉献精神,也表现了他为人比较谦虚谨慎的处世方式和生活态度。

孔子:孔子立志所推行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孔子讲的是以仁复天下,是圣者之事,这自然就更难得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从各自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只有孔子的“志”最接近“仁”?

子路轻财重义,心地单纯,光明磊落。颜子有善而不自称,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子路偏于小圈子的荣辱,而颜回则心存人间大爱,其境界之高,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老安、友信、少怀,心怀天下,境界更高。


解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19题。(20分)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节选自《论语•公冶长篇》)

【注释】①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长者叫侍。

1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5分)

译文:

(2)愿无伐善,无施劳。(5分)

译文: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分)

译文:

19.孔子在谈他的志向时,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有人认为,这个理想的社会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所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请你为这个观点阐述理由。(5分)

答:

18.(1)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5分)(关键词:敝――坏,指用坏了)(2)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5分)(关键词:伐――夸耀,自

夸,如“伐其功”;施――张扬)(3)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怀念我。(5分)(关键词:安――使老者安逸;信――使之信任我;怀――使之怀念我)

19.在本段中,孔子描绘的实际上是“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社会;而曾皙描绘的“暮春郊游图”,实际上也是一个达到高度“礼治”、人人和睦相处的大同世界。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意思对即可)(5分)

参考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我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转问孔子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年老的人得到安康舒适,使朋友们互相得到信任,使年轻人怀念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5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3.3)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5.26)

28.根据上述内容,概括“仁”跟“礼乐”“志”的关系。(2分)

答:

29.朱熹引程颐的话:“夫子安仁,颜渊不违仁,子路求仁。”志有大小之分,请对三人的“志”作简要评析。(3分)

答:

【答案】

28.“仁”是“礼乐”的内核(本质),“志”是“仁”的外在表现(体现)。

29.子路愿将车马轻裘与朋友共享,轻财重义,有爱人之心,表现了对仁的追求;颜渊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把劳苦之事加与他人,是心中有仁而不违仁,其境界是子路无法相比的;孔子要让老人安逸,对朋友信任,关心年轻人,以人为本,心怀天下,境界最高。

【解析】

28.

试题分析:此题要先疏通文意,然后从中找出关键词加以理解,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两段文字中,要抓住“仁”“礼乐”“志”三个关键词,结合着段意进行分析。从第一段可知,没有仁,则没有礼乐;从第二段可看出,“志”的具体内容都是围绕仁来做的。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9.

试题分析:此题要结合着子路、颜回、孔子的具体言行,从志和仁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子路的志侧重的是对仁的追求;颜回心中有仁而不违仁;而孔子则以人为本,心怀天下。故他们三个人的境界是一个比一个高。答题时,要把他们的境界高低回答出来。

考点: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