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明代杰出的戏剧家汤显祖,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___________》描写的是贫寒书生柳梦梅和太守之女杜丽娘的爱情故事。

牡丹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占》选自《稼轩长短句》,作者辛弃疾,北宋历城人,豪放派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 B:唐朝文学家王勃与杨炯、杜牧、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他的《滕王阁序》是一篇游宴诗集的序,是骈文的代表作。 C: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两代人由于社会现实、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悲剧。 D:欧·亨利的作品多以情节取胜,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他被誉为英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常春藤叶》等。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相传为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汉书》是范晔修撰的,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B: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朝人又将他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C:巴金的长篇小说《家》,艺术结构类似于《红楼梦》,它与其后创作的《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他创作的《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 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按字数它属于长调,按段落属于双调词;这种用旧体诗词来反映现代生活及思想感情的诗歌也属于现代诗歌。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书、表等部分,作为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现当代作家、文学翻译家。他一生笔耕不辍,其中“爱情三部曲”《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和《寒夜》等,更是公认的传世之作。

阅读下列文字,按照要求作答。

旅途是一幅展开的山水长卷,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松间明月,石上清泉……一路走来,尽收眼底;细细品味,意趣盎然,那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

。置身于旭日清风的抚慰,流连于茂林修竹的环抱,静听鸟语,轻嗅花香,有何胸中块垒不可化解?有何尘世污秽不可荡涤?

(1)“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化用了唐朝人 《使至塞上》的诗句。

(2)“茂林修竹”出处晋人王羲之的《 》。

(3)仿照“岸边的垂柳,柔条如发,随风摇曳”一句,在下面横线处将上文补写完整。

(1)王维

(2)兰亭集序

(3)句意通顺,比喻修辞   示例:路边的小花,纤蕊若斯,带露绽开。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是郭沫若为文言文短篇小说集《 》的作者蒲松龄写的挽联。

聊斋志异

《我与地坛》的作者 ,在生命最灿烂的季节,命运却给了他最沉重的打击——双腿残废。于是,家附近的地坛便成了“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史铁生

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时座次尊卑有别,《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B:古代地名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比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中的“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而《赤壁之战》:“江表英雄,咸归附之。”中的“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C:古人把四季中的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比如《滕王阁序》中“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此指的是孟秋九月。 D:“名字”古今的理解不同。古代,名是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而字,则是成年后举行冠礼时取的。名和字是有关联的:如诸葛亮字孔明.杜甫字子美,名与字为同义词,互作解释;司马迁字子长.韩愈字退之,名与字则为反义词,从反面作解。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边城》是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全书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作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情美和风情美。 B:《滕王阁序》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所作。本文辞采华美、音律谐和、句式整齐、多用典故,充分体现了骈体文的特色。 C: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体裁中,有一种名为“表”的文章。表文词藻清丽,情感真挚,《陈情表》.《出师表》等表文都成为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 D:《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是罗贯中在《三国志》等史书的基础上,运用独特的艺术感受编撰的一部雅俗共赏的小说,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

下列是对原文人物性格、艺术手法的分析及相关内容的概括,有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不虚美,不隐恶”是司马迁记录历史人物的一大亮点,这种“实录”感使得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显得真实饱满。比如写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言行,除了表现其直率.守诺之长,还着力表现其刚愎.寡谋之短。 B:“怒斥太子”表现了荆轲性格的另一侧面。作为一个侠士,他必然以“言必信,行必果”自高,容不得别人对他的操守有所怀疑。太子的不信任,使得荆轲在临行前一反平素的沉着,在尚未计出万全的情况下,仓促前行,而导致最终的败局。 C:“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指出晋国贪得无厌,灭郑之后,接着就侵犯秦国,提醒秦伯对此现实不能不存戒心。 D:司马迁在刻画项羽这一形象时,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用刘邦的狡诈.对内奸绝不留情衬其直率.宽宏大度,用范增的多谋.急躁衬其短视.刚愎,故虽寥寥数语,项羽仍显得形象鲜明,富有神采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