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断句或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B: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C: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D: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在下面语境中,“君子”和“小人”是指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还是指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小人?“道”是指仁义之道,还是指礼乐教化之道?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答:
【答案】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 / 礼乐教化之道。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第一问关键在于揣摩“割鸡焉用牛刀!”的意思,"割鸡"指县令之职,因此是从地位上来说;回答第二问关键在于揣摩“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使唤了,因此是从道德人格意义上来说。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诲女知之乎
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③人皆见之
④小人之过也必文
⑤民信之矣
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⑦闻弦歌之声
⑧是鲁孔丘之徒与
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
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C.①/③⑤/②④⑦⑧/⑥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对“之”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结合着“之”所在语句具体语境分析判断。①③⑤代词;②④⑥取独;⑦⑧结构助词。所以选D。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虚词“之”的常见用法: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二)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五)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6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原创】21.请写出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
【原创】22.后世学者认为,这段文字富有趣味。“趣”在何处?请谈谈你的理解。(5分)
▲
21.杀鸡焉用牛刀(1分)
22.孔子一向提倡以礼乐治国,当他看到学生子游在武城这样做了,本来应该表扬,却开了一个玩笑(1分),说未免小题大做,引起子游的反驳,孔子马上承认自己刚才说得不恰当(2分)。子游的笃信认真、孔子的幽默风趣等都跃然纸上,意趣横生(2分)。
命题意图及试题难度值
题 号 | 能力 层级 | 预测 分值 | 命题意图 |
21 | A级 | 0.8 |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字词的记忆。 |
22 | C级 | 3.5 | 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论语》思想内容的理解。 |
补写出《论语》章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题)(4分)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 , , 。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
(3)饭疏食,饮水, , 。
(4)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 。”
(5)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 ?
(1)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2)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3)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4)以友辅仁
(5)割鸡焉用牛刀
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
【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
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本体分别是什么?
俞廷镳说:“‘牛刀’似誉,‘割鸡’似嘲。夹入‘焉用’,似警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喜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四书评本》)这段文字体现了孔子复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结合孔子的理想作简要分析。
【小题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
【小题2】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
解析: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