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的“焉”的意义和用法与“风雨兴焉”中的“焉”相同的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圣心备焉 C:或师焉,或不焉 D:蛟龙生焉

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 犹且从师而问 B:不拘时 青,取之于蓝,而青 C:师道不传也久矣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D:致天下之士 五十步笑百步

9.下列各句中的“焉”的意义和用法与“风雨兴焉”中的“焉”相同的是( )

A:犹且从师而问焉 B:圣心备焉 C:或师焉,或不焉 D:蛟龙生焉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第16题

(1)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①哉?人焉廋哉?”

(2)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注①廋:音sōu,隐藏、藏匿。

15.“人焉廋哉”中的“焉”字与下列哪一句中的“焉”字用法和意义接近?(  )(2分)

A.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犹且从师而问焉

16.孔子认为应该怎么观察一个人?(4分)

15.A

16.孔子认为:察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2分)同时,一个人所犯错误的类型可以反映他是什么样的人。(1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加强个人修养的重要性。(1分)

【解析】

15.

试题分析:A与例句均为疑问代词,B.句末语气词,C.兼词,D句末语气词。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积累常考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另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从第一则材料看,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还要看他做事的心境,从他的言论、行动到他的内心,全面了解观察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就没有什么可以隐埋得了的。从第二则材料看,孔子认为,人之所以犯错误,从根本上讲是他没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会避免错误,没有仁德的人就无法避免错误,所以从这一点上,没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的性质是相似的。这从另一角度讲了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综合两则材料的意思可得到本题答案。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1)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2)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之,他)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语气助词) D: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助词,了)

10.下列对“焉”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③焉用亡郑以陪邻 ④且焉置土石 ⑤则耻师焉 ⑥或师焉,或不焉 ⑦徐徐焉实狼其中

A:①⑦/②⑤/⑥/③④ B:①⑦/②/③④/⑤⑥ C:①⑦/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⑦/③⑤/④⑥

选出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且焉置土石? 万钟于我何加焉! C:犹且从师而问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或师焉,或不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B: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C: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其出入也远矣,犹从师而问焉 B:是臣尽节陛下之日长 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C: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孰能讥之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D:积土成山,风雨兴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