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1. 下列各选项中,不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诲女知之乎 如日月之食焉 而谁以易之 B:举直错诸枉 无欲速,无见小利 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C:毋吾以也 莫春者,春服既成 君子一言以为知 D:夫子矢之曰 植其杖而芸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这里指战争) 何事于仁(止,仅) B: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回归) 请问其目(条目) C:期可已矣(一周年) 杀鸡为黍而食之(使吃) D:人而不仁,如礼何?(如果)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你)
下列句子中通假字判断及其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鲁孔丘与 与 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疑问
B.而易之 而 通“尔”,第二人称代词
C.其从辟人之士也 辟 通“僻”,乖戾
D.植其杖而芸 芸 通“耘”,耕耘
C
解析:
辟 通“避”,躲避
下列加点字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闲:闲适) B:期可已矣。(期:一年) C: 杀鸡为黍而食之(食:拿东西给人吃) D: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而: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题。
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3)焉。长沮曰:“夫执舆(4)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5)?且而与其从辟(6)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7)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8)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1)长沮、桀溺:两位隐士,真实姓名和身世不详。 (2)耦而耕:两个人合力耕作。 (3)津:津,渡口。 (4)执舆:即执辔。 (5)之:与。 (6)辟人:逃避。辟:同“避”。 (7)耰:音yōu,用土覆盖种子。 (8)怃然:怅然,失意。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现实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不超过15字),而长沮、桀溺的观点(态度)却认为(不超过15字)。
(1)①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
②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
(2)社会动荡,需要积极入世态度;社会动荡,不如避世自隐。
解析:
参考译文: 长沮、桀溺在一起耕种,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长沮问子路:“那个拿着缰绳的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说;“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说:“是的。”长沮说:“那他是早已知道渡口的位置了。”子路再去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子路说:“我是仲由。”桀溺说:“你是鲁国孔丘的门徒吗?”子路说:“是的。”桀溺说:“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而且你与其跟着躲避人的人,为什么不跟着我们这些躲避社会的人呢?”说完,仍旧不停地做田里的农活。子路回来后把情况报告给孔子。孔子很失望地说:“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曾子所说的“士”与桀溺所说的“辟人之士”的“士”在精神品格上是接近的,请问这样的“士”拥有怎样的志向?
(2)桀溺对子路的规劝,你是如何看待的?请作简要的评析。
(1)以弘道、实行仁德,整顿天下为己任和理想。(3分)
(2)结合材料,答到桀溺言行的具体内容(1分);评价言之成理(2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弱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1. 翻译下列句子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
⑴ ①并且你与其跟随避开恶人的志士,哪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
②鸟兽不可跟它们同群,我不跟世上人群相处又跟谁呢?
(2)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
解析:
参考译文: 长沮、桀溺一起耕田,孔子路过,让子路询问渡口。长沮说:“驾车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是鲁国孔丘吗?“是。”“他早知道渡口在那里了。”子路再问桀溺。桀溺说:“你是谁?”“我是仲由。”“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是。”“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你与其跟随孔丘那种逃避坏人的人,为什么不跟随我们这些逃避整个社会的人呢?”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子路回来告诉孔子,孔子失望地说:“人不能和鸟兽同群,我们不同人打交道同谁打交道?如果天下太平,我就用不着同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长沮、桀溺耦而耕(1)。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2)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3)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4)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5)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
【注】(1)耦而耕:两人各执一用具并排翻土。(2)津:渡口。(3)滔滔:这里形容动乱。(4):逃避坏人。辟,通“避”。 (5) :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
(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译:
②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译:
(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 。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却认为 。(4分)
(1)①译:并且你与其跟随那避开恶人的志士,哪里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呢?②译:我不跟世上的人相处又 跟谁相处呢
(2)天下不太平,越要改革。 天下不太平,就无法改革。
译文:长沮、桀溺两入并排耕地。孔子经过他们那里,派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道;“那个手拉疆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 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正是。”长沮便说:“那他 该知道渡口在哪里。” 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问:“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是。”桀溺便说:“就 像滔滔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是动荡不安,你和谁在一起来改 变它呢?”“并且你与其跟随那避开恶人的志士,哪里比得上跟随避开人世的隐士呢?”说完便继续埋头耕作而不理子路了。子路回到孔子身边,把他们二人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怅惘地感叹说:“既然不可以和飞禽走兽同群,我不跟世上的人相处又 跟谁相处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改变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