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列选项中对“之”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向之所欣 ②纵一苇之所如 ③哀吾生之须臾 ④苟非吾之所有 ⑤耳得之而为声 ⑥仰观宇宙之大 ⑦不知老之将至 ⑧不能喻之于怀 ⑨古人之观于天地 ⑩褒之庐冢也
A:①②④/③⑦/⑤⑧/⑥/⑨⑩ B:①/②④/③⑥/⑦⑨/⑤⑧/⑩ C:①②④/③⑦⑨/⑤⑧/⑥/⑩ D:①④/②/③⑦⑨/⑤⑧/⑥/⑩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 B:①予观夫巴陵胜状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②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D:①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②乃使其从者衣褐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急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七月既望(阴历每月十五日) 人之相与(交好) 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C:感既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盼望)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5.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C: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翻译课文句子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小题1】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而感慨不已。
【小题1】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解析:
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8.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信:确实,实在
B.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向:以前,过去
C.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喻:明白,过去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盛:盛大,热闹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B.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
C.①当其欣于所遇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D.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②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20.下列各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之二虫又何知!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18.D
19.C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8.这类题主要是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复习策略是要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积累是提高解题正确率的关键。一是要记住典型例句,二是要做好归类整理工作。回归课本很有必要性,即运用课内所学文言词语知识来解决课外的问题。D项,盛:繁多。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量的,掌握较多的文言实词,是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关键。学习文言实词,应特别注意它在语法上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一词多义,二是词义的古今变化,三是词性的活用。
19.虚词的用法常常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一在句中的位置,位置不同其用法往往不同,二与前后词的词性有关。C项“于”都是介词,“对”。A项“以”分别是“用来”/“因为”。B项“之”分别为“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其”分别是“代词,代曲水旁边”/“代词,代人们”。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针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18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语境中,结合语法和逻辑的分析,疏通文意;难点在于理解词语的用法(即词性)。方法应用上首先,分清虚实。如“因、何、若、之”等既可以是实词,又可以是虚词。其次,辨明词性。一个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如:“焉”可以是代词、副词、助词。再次,对比古今。有的沿用下来,有的用法变化,有的作用完全消失。最后,注意特殊虚词。兼词、虚词连用,如“何以”“孰与”等。
20.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每一种句式都有属于自己的特点。例句和C项都是宾语前置句,A.D两项是定语后置句,B是被动句。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3.介宾短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贫者语于富者曰”“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宾短语。
4.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初,为了修稧[注 1]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举办了聚会。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峰和险峻的山岭,有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在室内谈论志趣抱负;有的人寄托情怀在爱好的事物,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志趣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只要当他们喜于所接触的事物时,一时间自得其乐,快乐而满足,浑然忘了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喜爱的事物厌倦,心情也随着改变,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尚且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缘由,与我所感慨的如符契般吻合,总是对着文章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如此。虽然一直都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然而以后的人看待今天,不过也就像今天的人看待从前一样罢了,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
课内阅读(7分)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4.解释下列划线字词(4分)
(1)趣舍万殊( ) (2)及其所之既倦( )
(3)向之所欣( ) (4)不能喻之于怀( )
15.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此题答在答题卡的C区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4.趣:趋向,取向。 之:往,到达。 向:过去,以前。 喻:明白。
15.本来知道把死与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解析】
14.
试题分析:理解实词的含义,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要在具体的语境下理解,联系整句话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 “固”译为本来,“一、齐” 译为等同。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述,犹不能不_________,况_________,终期于尽!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_______________,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______________。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_______________,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______________”,岂不痛哉!
放浪形骸之外。当其欣于所遇。感慨系之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死生亦大矣。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况修短随化, 。 (王羲之《兰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