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小题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小题1】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解析:
略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是鲁孔丘与? B:小人之过也必文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D:举直错诸枉
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
A.人能弘道 非道弘人 B.植其杖而芸
C.所谓立之斯立 道之斯行 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解析:
A(B芸 通“耘”;C道 通“导”;D要 通“约”)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是( )
A:利与善之间也(中间)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如果) B:河内凶(暴发洪水) 因之以饥(继) 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贫困) 贼仁者谓之贼(损害) 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路的名)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被提拔)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B: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C: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把下列《论语》中的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成人:完人,德才兼备的人 知:聪明。 艺:多才多艺 文:文饰,修饰。
以:用。 何必:何,哪里;必,一定。要(yāo):同“约”,约定。 为:称作,算是。
子路问什么是完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的智慧,孟公绰那样的不贪心,卞庄子那样的勇敢,冉求那样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又说:“现今的所谓完人又哪里一定能如此呢?看见利益能想到是否合乎义,见到危难敢于献身,早已约定的事不忘记去做,也就可以称为完人了。”
解析:
本文孔子对“完人”提出了两个标准:①理想中的完人是智、仁、勇、才艺兼备而又具有礼乐修养的人。 ②现实中的完人是见利思义,见危授命,遵守诺言的人。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16)
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
1.孔子认为君子的“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
2.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我们不能回避利益问题。你认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指导意义?
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
2 在商品经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
解析:
无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8.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29.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答案】
28.孔子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知礼懂礼,这些不是弟子赶得上的。(1分)
29.孔子认为培养人才最理想的目标是:这个人有智慧、清廉、勇敢、多艺,再加上礼乐修养使之有文采。(2分)评析: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格健全的人。当下,我们要纠正那种过分“功利化”的价值观,要有担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28.
试题分析:颜渊对孔子及其道,仰高钻坚;对孔子教人,循循善诱,博文约礼,欲罢不能;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颜渊之叹,见其对孔子及其道体会知之深切。颜渊发出他虽然想跟从它,但我无路可以到达的喟叹,主要在于孔子的学问、品德、知礼这三个方面。这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经典阅读材料内容的理解,这就要求考生要理解材料的内涵。它一般要求考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一定的信息。因而诵读语段,扫除文字障碍,弄懂文本意思,是做题的关键。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9.
试题分析:理解材料二的意思,把握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孔子说:““有像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熏陶, 就可以算是个完美人了。”可见孔子认为培养人才最理想的目标是:这个人有智慧、清廉、勇敢、多艺,再加上礼乐修养使之有文采。联系现实,就是与现实社会中 所倡导以及存在的不良现象的评析。对经典文化的分析评价,理解文本的内容是关键。要尽可能地读懂文化经典的字面义,即使语段中有些字难以扫除,也应把握语段整体意思,并能抓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或句子,结合经典的一些思想进行理解和分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子路问怎样才是个完人。孔子说:“象臧武仲那样明智,孟公绰那样不贪,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来文饰,也就可以成为完人了。”(又说):“可现在做一个完人何必一定这样呢?(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危难而愿付出生命,久处穷困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
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 )
A:且而从辟人之士也 夫子矢之曰 举直错诸枉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B: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今也则亡 请损之,月攘一鸡 时日害丧 C:卒然问曰 无欲速,无见小利 施从良人之所之 畜君何忧 D:衡于虑,而后作 刑于寡妻 行有不慊于心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材料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材料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9.颜渊为何感叹“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请根据文段,简要概括。(1分)
30.从材料二看,孔子培养人才的最理想的目标是什么?请结合现实,加以评析。(4分)
【答案】
29.孔子学问渊博、品德高尚、知礼懂礼,这些不是弟子赶得上的。(1分)
30.孔子认为培养人才最理想的目标是:这个人有智慧、清廉、勇敢、多艺,再加上礼乐修养使之有文采。(2分)评析:孔子提出的“成人”标准,用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就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格健全的人。当下,我们要纠正那种过分“功利化”的价值观,要有担当,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2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