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坏。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材料记载的事件发生在何时?有何意义与影响?

(2)事件发生的背景是什么?曹操为什么失败了?

(3)隆冬季节,为什么有东南风?用地理知识说明。

点拨:曹军貌似强大,有没有软弱的方面呢?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分析这些问题后,就会发现曹操在人心向背、将士水战等方面处于劣势。至于隆冬季节出现东南风,可从赤壁的地理位置、地形方面,结合有关地理知识分析。

答案:(l)材料记述的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这是世界军事史上~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2)赤壁之战是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消灭南方割据势力,南下统一中国的情况下发生的。曹操失败原因:①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人心向背不利于曹操;②曹军远来,疲惫不堪,不习水性,战斗力不强;③赤壁战场东南风很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机。(3)从地理位置上讲,赤壁远离冬季风源地,距海较近;从地形上看,赤壁处于长江谷地,地势低平,西南是青藏高原,北面是黄土高原、秦岭及蒙古高原,东南是低级的山地

和丘陵,使南下的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暖湿气流却乘虚而入谷地。因此在几日寒冷天气过后马上就会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即有东南风出现。

12.下列加横线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取蒙冲斗舰十艘 遂研核阴阳 B:孰能讥之乎? 吾还也 C:若亡郑而有益君 衡少善属文,游三辅。 D:朝济而夕设版 用亡郑以陪邻

9.下列各项加点虚词“以”的用法意义与例句一致的是( ) 例句:舟遥遥轻飏

A:木欣欣向荣 B:蒙冲斗舰乃千数 C:时操军兼饥疫 D:余船次俱进

5.下列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因 ① 不如因善而与之 ② 因人之力而敝之 B:乃 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② 骑乃得过 C:而 ① 表恶其能而不能用 ②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D:于 ①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②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乃”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祭勿忘告乃翁 B:骑乃得过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 D: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通过)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过分,太甚) C: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过失) D:一日,大母过余(访问,探望)

下列句中加点的“乃” 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A: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B: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C: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D: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

文言文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日:“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4.对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

B.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C.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D.项王身十余创 被:遭受

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项羽勇猛善战的一组是

①直夜溃围南出,驰走。②所当者破,所击者服。 ③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④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⑤人马俱惊,辟易数里。⑥所杀汉军数百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

B.项羽带骑兵八百余,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东城,部下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奋起神威,持短兵器与汉军接战,斩二将,杀数十百人,叱退汉军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江,最后自刎而死。

17.翻译下列课本中句子

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⑵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14.B

15.D

16.C

17.

(1)秦人来不及自己哀叹自己,只好让后人来哀叹它;后世的人哀叹它却不以它为戒,也会使更后世的人哀叹后世的人了。

(2)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已故的母亲对她很好。

【解析】

14.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B属:跟从。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1)记忆解词法。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2)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①②③答非所问,不合题意。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试题分析:C并非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 (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项羽之死》选段,完成后面问题。(每题2分,共8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5.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7.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直夜溃围出           B.田父绐曰“左”,,乃陷大泽中

C.于是项王乃欲渡乌江       D.项王则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B.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C.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D.未尝,遂霸有天下

5.D

6.C

7.B

8.D

【解析】

5.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题,应先将各选项中句子意思翻译正确,然后再比较。题中,A项的“属”分别为“跟随”和“写文章”之意。B项,“期山东为三处”中“期”为约定,“期功”指古代丧服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按关系亲疏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月,小功服丧五月。亦用以指五服之内的宗亲。C项“卒”分别指最终、通“猝”。D项都是指骑兵。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解析:此题综合考查问实词和虚词。解答此题,应先将各选项中句子意思翻译正确,然后再比较。题中,A项“此天亡我”的“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必三胜”中的“之”为代词。B项第一句为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句为代词,……的人。C项均为表修饰的连词。D项第一句为副词“才”,第二句为副词,“只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题中,B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8.

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A项的“地方”,古义是土地方圆,今义多指某一区域;B项的“山东”,古义是指崤山以东或一般指山的东面,今义指山东省;C项的“左右”,古义指身边的侍从,今义多指方位或约数。D项古义今义都指战败、失败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4题。

垓下之围(节选自《项羽本纪》)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数阕,美人和之 和:应和,跟着唱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属:跟随

C.田父绐曰 绐:欺骗,哄骗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躲避,绕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

B.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D.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下列全都体现了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项是

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②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③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④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

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⑥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A.①② B.④⑤

C.③⑥ D.④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译文:

(2)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译文:

(3)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译文:

1、D

2、B

3 、C

4、(1)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

(2) 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

(3)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


解析:

1. 辟易:惊退。

2.A句中两个“以故”,第一个为连词,“所以”;第二个为两个词,可译为“用原来的”“凭旧有的”。B句中两个“矣”均用于句中,在分句末,表示停顿。C句中两个“之”,第一个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第二个是结构助词,译为“的”。D句中,第一个“为”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诘;第二个“为”表示心理活动,相当于“心理表现”。

3.②③⑥都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4.在全句通顺的前提下,(1)句重点关注“引”“东”“乃”三个词语的翻译,每处1分。 (2)句重点关注“怜”“王”每处1分,整体1分,共3分。(3)句重点关注“购”“若”“德”三个词语的翻译,每处1分。 

参考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