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信陵君从谏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于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埽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释:①德:名词作动词,认为…是好处,这里解释为:感激;②埽除:洒扫庭院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公子闻之,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意:心里,内心)

B.且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 (矫:假传命令)

C.自言罪过,以于魏,无功于赵。 (负:败给)

D.执主人之礼,引公子西阶。 (就:到,来到)

2.下列加点的“乃”字与“乃与平原君计”中“乃”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公子自骄而功之。 B.吴广以为然,行卜。

C.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见。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文中的公子指信陵君,他夺取了晋鄙的军权赶走了秦兵而救了赵国,赵孝成王准备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他。

B.信陵君先自以为有功后感到惭愧是因为门客的分析让他觉得背魏而救赵不是有功的事,因此不应该自满。

C.赵孝成王说不出拿五座城池来感谢信陵君的话,是因为他后来舍不得这五座城池。

D.从文中信陵君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知错能改、不计回报的人。

4.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C;   2.B; 3.C;

4.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是一定要根据(凭借)实情判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嫠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是时范雎亡魏相秦,以怨魏齐①故,秦兵围大梁,破魏华阳下军,走芒卯②。魏王及公子惠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公子与魏王博回,而北境传举烽,言“赵寇至,且入界”。魏王释博,欲召大臣谋。公子止王曰:“赵王田猎耳,非为寇也。”复博如故。王恐,心不在博。

居顷,复从北方来传言日:“赵王猎耳,非为寇也。”魏王大惊,曰:“公子何以知之?”公子日:“臣之客有能深得赵王阴事者,赵王所为,客辄以报臣,臣以此知之。”是后魏王畏公子之贤能,不敢任公子以国政。

魏有隐士日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候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日:“今日赢之为公子亦足矣。赢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注释:①魏齐:魏国的相国。②芒卯:魏国将领。③博:古代一种游戏,与今天的掷色子赌输赢相似。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及公子之 患:担心B.公子闻之,往请,欲厚之 遗:赠送

C.公子侯生坐上坐 引:带领D.遍宾客,宾客皆惊 赞:赞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信陵君礼贤下士的一组是

①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②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③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④侯生摄敝衣冠,直上栽公子上坐,不让⑤公子颜色愈和 ⑥市人皆以赢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⑤⑥

1.D(赞:介绍,引见)

2.B(B项均为介词,“因为”。A项,前者为连词“而且”,后者为连词,表因果;C项前者为代词,“他的”,后者为副词表推测,“大概”;D项前者为代词“的人”,后者为助词,表停顿)

3.C(①是对魏公子好客发挥作用的说明,④是侯生的表现,⑥市人的观点)

翻译:    ‘

    魏公子叫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嫠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嫠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当时范雎从魏国逃出到秦国任秦相,因为怨恨魏相魏齐(屈打自己几乎致死)的缘故,就派秦军围攻大梁,击败了魏国驻扎在毕阳的__,使魏将芒卯战败而逮。魏王和公子对这件事十分担心。公子的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无论有无才能或才能大小,他都谦恭有礼地同他们交往.从来不敢因为自己富贵而轻慢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招徕食客三千人。当时,诸侯各国因公子肾德,宾客众多。连续十几年不敢派兵谋犯魏国。

    有一次。公子跟魏王正在玩博戏,不想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因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一魏王立即停止博戏。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公手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玩博戏如同没发生什么事一样。可是魏王惊恐。心思全没放在博戏上。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大感惊诧,问道:“公子是怎么知道的?”公子回答说: “我的宾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封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遥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畏惧公子贤能。不敢任用公子处理国家大事。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赢,已经七十岁了,家境贫寒,是大梁城东门的看门人。公子听说了这个人。就派人去拜见,并想送给他一份犀礼。但是侯赢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公予于是就大接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丰子上的左位.索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先生。侯先生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表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住,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公子的态度。可是公子手握马缰建更加恭敬。侯先生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希望委屈一下车马戢我去拜访他。”公子立即驾车前往进入街市,侯先生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玄。他斜眯缝着眼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奔子。公子的面色更加争悦。在这个时候,魏国的将军、宰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公子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公子手握缰绳替候先生驾车。公子的随从人员都暗自责骂侯先生。侯先生看到公子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剐了朋友上了车。到家后,公子领着侯先生坐到上位上,并向全体宾客赞扬她介绍了侯先生,满堂宾客无不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公子站起来,走到侯先生面前举杯为他祝寿。侯先生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侯赢为难公子也够劲了。我只是个城东门抱门插关的人,可是公 子委屈车马,素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灰来观察公子,结果公子更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以为我是小人,而讥为公子是个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先生便成了公子的贵客。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①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②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③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径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

①在打退秦兵保全了赵国以后,公子便派了一名将军率领着队伍回到了魏国。

②别的人有恩于公子,公子是不能忘记的。公子有恩于别人,希望公子能忘掉它。

③公子自称有罪过,既有负于魏国,对赵国来讲也没有什么功劳。

2.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冠盖相(连续) 草稿未定(写作) 以秦王吏(交付,委托) 举酒(劝)客 骑能(跟随)者 B:(只,仅仅)有二十八骑 (才)谢客就车 侯生(就)屏人间语 公子(于是)自骄而功之 C:(同“猝”,突然)起不意 五年(最终)亡其国 自(自夸)功伐 犹蒙(怜悯)育 D:(和…一样)沛 (排列,比照)诸侯之列 (等到)去 (挨着)邻

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 假托 B: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 带领 C: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 感激 D: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自夸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B: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刺客列传》) C: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魏公子列传》) D: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魏公子列传》)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宋子传客之(《刺客列传》) B: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魏公子列传》) C: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刺客列传》) D: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刺客列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无忌“仁而下士”的一组是 (  )

①(赵孝成王)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

②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

③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

④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⑤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⑥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下列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B.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

C.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

D.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小题1】①句写赵国对公子的感激,③句写公子谦虚、自责;⑤句指士人归向公子。

【小题2】D项,“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不合原意,实际上并没有给。

[参考译文]

公子假借王命夺取晋鄙兵权而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的恩德,便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座城封赏公子。公子听说后,流露出骄傲得意、自以为有功的神色。门客中有人劝说公子:“有的事情可以不忘,有的事情不可不忘。别人有恩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记;公子有恩德于别人,希望公子忘记它。再说,假托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来救赵国,对赵国来说是有功的,对魏国来说就不是忠臣了。公子自以为有功而骄傲,我私下认为公子这样做不应该啊。”于是公子感到有愧自责,好像无地容身似的。赵王打扫台阶亲自迎接,表示主人的礼节,引公子上西边的台阶。公子谦让一旁从东边的台阶走上去。自言有罪过,对魏国有罪,对赵国无功。赵王陪伴饮酒到傍晚,不忍说出献上五城,因为公子谦让。公子最后留在赵国。赵王把鄗地作为公子的汤沐邑,魏国也把信陵封给公子。自此,公子留在了赵国。

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于赌徒之中,薛公隐于卖水之家。公子想见两人,两人隐匿,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所在之处,便变换服装步行前去拜访,与两人交游,十分友好。平原君知道后,对夫人说:“原来我听说夫人弟弟公子天下无双,现在我听说,公子竟胡乱地跟那些赌博的、卖水的交游,公子是个做事糊涂的人啊!”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拜谢了姐姐,准备离开,说:“我开始听说平原君贤明,所以有负魏王而救赵国,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现在看来,平原君与人交往,不过是图虚名,装门面的举动罢了,不是想真正求得士人。无忌在大梁时,常听说这两人很贤明,到了赵国,还唯恐不能见到。我无忌现在同他们交游,尚且害怕他们不愿意呢。现在,平原君竟以此为羞,可见,平原君不值得交往。”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夫人把这些话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便免冠谢罪,坚决留住公子。平原君的门客知道了,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投奔公子,天下的士人也归向公子,公子使得平原君的门客倒向一方。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魏。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日夜出兵往东攻打魏国。魏王十分担心,派使者到赵国请公子。公子担心魏王恼怒他,便告诫他的门人说:“谁敢为魏王的使者通报就斩首。”宾客都背弃魏国来到赵国,没有人敢劝公子回去。可是,毛公、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受赵国敬重,闻名诸侯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忧虑,假使秦国攻破大梁,毁了先王的宗庙,公子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呢?”话未说完,公子马上改变了神色,连忙告诉管理车马的人安排车驾,赶回魏国。魏王见到公子,彼此流泪哭泣,并且把上将军的印授给公子,于是公子为将,统率五国的军队,在西河之外大破秦军,秦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公子闻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且矫魏王令,夺晋鄙兵以救赵,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未为忠臣也。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自言罪过,以负于魏,无功于赵。赵王侍酒至暮,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公子竟留赵。赵王以鄗为公子汤沐邑,魏亦复以信陵奉公子。公子留赵。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平原君。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告车趣驾归救魏。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公子率五国之兵,破秦军于河外,秦兵不敢出。 (《史记·魏公子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告车趣驾归救魏 趣驾:奔向魏王

B.以平原君 称:顺遂,满足

C.公子妄人耳 妄人:胡作非为的人

D.赵王扫除自迎 扫除:打扫清除

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魏无忌“仁而下士”的一组是( )

①(赵孝成王)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于是公子立自责,似若无所容者。③公子侧行辞让,从东阶上。④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⑤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⑥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12.下列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也表现在对处士毛公、薛公二人的态度上,他早就知道此二人有才能,于是想尽一切办法亲自去见他们,以能跟此二人交往为幸。后来在对待魏国的态度上,二人为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B.在战国时期,平原君也算是礼贤下士的贵族公子,但跟信陵君比就相去甚远,他不但不了解处士毛公、薛公的才能,就是已经投奔他的门客毛遂的才能也并不真正了解。

C.秦国不断派兵讨伐魏国,魏王日夜为此担忧,不计前嫌派使臣去请公子。而公子出于私心,不准备救魏,后因毛、薛二公一番话使信陵君明白不救魏将无面目于天下,于是毅然奔魏。

D.当信陵君窃符救赵后,赵孝成王与平原君商量将赵国的五个城封赏给了信陵君,后来因信陵君听了门客的劝告才自谦起来,赵孝成王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最后只将鄗作为信陵君的汤沐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4分)

译文

(2)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3分)

译文

(3)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3分)

译文

    10. B.

11.A.

12.D.

13.(1)公子假借王命夺取晋鄙兵权而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的恩德,便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座城封赏公子。

(2)公子打听到他们所在之处,便(变换服装)步行前去拜访,与两人交游,十分友好。

(3)公子受赵国敬重,闻名诸侯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


解析:

    10. A项,急忙乘上车;C项,举动糊涂的人;D项,打扫台阶;

11.①句写赵国对公子的感激,③句写公子谦虚、自责;⑤句指士人归向公子。

12.“趁机宴请信陵君,要回五城”不合愿意。

  [译文]公子假借王命夺取晋鄙兵权而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公子的恩德,便与平原君计议,用五座城封赏公子。公子听说后,流露出骄傲得意,自以为有功的神色。门客中有人劝说公子:“有的事情可以不忘,有的事情不可不忘。别人有恩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记;公子有恩德于别人,希望公子忘记它。再说,假托魏王的命令,夺取晋鄙的军队来救赵国,对赵国来说是有功的,对魏国来说就不是忠臣了。公子自以为有功而骄傲,我私下认为公子这样做不应该啊。”于是公子感到有愧自责,好像无地容身似地。赵王打扫台阶亲自迎接,表示主人的礼节,引公子上西边的台阶,公子谦让一旁从东边的台阶走上去,自言有罪过,对魏国负罪,对赵国无功。赵王陪伴饮酒到天晚,不忍说出献上五城,因为公子谦让。公子最后留在赵国。赵王把鄗地作为公子的汤沐邑,魏国也把信陵封给公子。自此,公子在赵国。

公子听说赵国有隐士毛公隐于赌徒之中,薛公隐于卖水之家。公子想见两人,两人隐匿,不肯见公子。公子打听到他们所在之处,便变换服装步行前去拜访,与两人交游,十分友好。平原君知道后,对夫人说:“原来我听说夫人弟弟公子天下无双,现在我听说,公子竟胡乱地跟那些赌博的、卖水的交游,公子是个做事糊涂的人啊!”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公子,公子拜谢了姐姐,准备离开,说:“我开始听说平原君贤明,所以有负魏王而救赵国,以满足平原君的心愿。现在看来,平原君与人交往,不过是图虚名,装门面的举动罢了,不是想真正求得士人。无忌在大梁时,常听说这两人很贤明,到了赵国,还惟恐不能见到。我无忌现在同他们交游,尚且害怕他们不愿意呢。现在,平原君竟以此为羞,可见,平原君不值得交往。”于是,整理行装准备离开。夫人把这些话全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便免冠谢罪,坚决留住公子。平原君的门客知道了,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投奔公子,天下的士人也归向公子,公子使得平原君的门客倒向一方。

公子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魏。秦国听说公子留在赵国,日夜出兵往东攻打魏国。魏王十分担心,派使者到赵国请公子,公子担心魏王恼怒他,便告诫他的门人说:“谁敢为魏王的使者通报就斩首。”宾客都背弃魏国来到赵国,没有人敢劝公子回去。可是,毛公,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受赵国敬重,闻名诸侯的原因,只是因为有魏国。现在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不忧虑,假使秦国攻破大梁,毁了先王的宗庙,公子有何面目立于天下呢?”话未说完,公子马上改变了神色,连忙告诉管理车马的人安排车驾,赶回魏国。魏王见到公子,彼此流泪哭泣,并且把上将军的印授给公子,于是公子为将,统率五国的军队,在西河之外大破秦军,秦军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赵襄王郊迎甘罗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 B: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 若幸而男,吾奉之 C: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 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怀其璧,从径道亡 武安君南挫强楚 D:昔下宫之难不能死 田单乃起,引还,东向坐,师事之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 乃遂盛樊於期首函封之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