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和韩非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人物,这二人都曾是()的门人弟子.

A:李悝 B:鬼谷子 C:荀卿 D:孟轲

甲、乙二人工作效率的比是5:4,二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合作六天后,再由甲单独工作20天后完成.求:甲、乙二人单独完成工程各要多少天?

解:设甲、乙二人工作效率分别为5x、4x;根据题意得:

6×(5x+4x)+20×5x=1

54x+100x=1

154x=1

x=[1d63aa5c3deb2698.png]

甲的工作效率:[5ece9b3ba8430875.png]

1[50584238d6eb7603.png]=30.8(天);

乙的工作效率:[37b040e15cef57ec.png]

[bd5bfa5182ffee51.png]=38.5(天);

答:甲单独完成需要30.8天,乙单独完成需要38.5天.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卿今当涂掌事/但当涉猎B.、自以为大有所益/精益求精

C.、蒙辞以军中多务/旦辞爷娘去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己所不欲

7、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8、(用原文填空,3分)文中表现孙权对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句子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后来吕蒙接受劝说,开始学习,从“口口口口口”一句可以看出。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B.、本文与《伤仲永》的主旨相同,都告诉人们后天教育对人的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C.、鲁肃、吕蒙二人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吴下阿蒙”中在名字前加“阿”,有亲昵的味道,显示了二人的融洽关系。

D.、鲁肃最后与吕蒙主动“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6、(3分)D

7、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另眼相待,长兄你为什么看清事物这么迟呢?

8、(4分)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乃始就学。

9.B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面加点词。

之为众人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

鲁肃过寻阳 ④但当涉猎,往事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内容

4、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请就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1、①最终  ②达到      ③等到      ④了解

2、①他接受上天给的天赋,胜过有才能的人很多

②我难道想让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

3、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

4、本体属于主观题,可以就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志向、目标、修身等其中一个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或教育。例如:读书要心静,学习要有目标,并且持之以恒的坚持,否则就难以有所作为

下列各组中,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计不知所出耳(只是,不过) 秦之遇将军,可谓矣(刻毒) B:操军不利,引江北(顺序) 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赠送) C:久之,闻左公炮烙(遭受)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断裂) D:此天以卿二人孤也(辅助) 焉用亡郑以邻(增加)

全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 (2) 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捕蛇》) (3)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廉颇》)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 (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赤壁》) (6)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孔雀》) (7)被明月兮宝璐。(《涉江》) (8)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屈原》)

A:(1)(4)(5)(7) B:(1)(4)(7)(8) C:(4)(6)(7)(8) D:(3)(4)(6)(7)

10.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3)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孔雀东南飞》中夫妻二人诀别时,焦仲卿指天发誓绝不抛弃兰芝,他说:“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 !”

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甲乙两人相约10天之内在某地会面,约定先到的人等候另一人3天后方可离开,若他们在期限内到达目的地是等可能的,则此二人会面的概率是多少?

本题为几何概型:

解:设甲乙两人到达的时间分别为

    则可得关系                          -------------------------4分:

                                                 -------------------------8分:

    有几何概型公式得,设他们能会面的事件为A事件,

     =           -------------------------12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