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病“胃家实”的基本含义是:
A:无形之热盛 B:有形之湿热盛 C:胃中有宿食、食滞 D:胃肠燥热实 E:胃中阳气充实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白单于 ②乃幽武
③与旃毛并咽之 ④羝乳乃得归
2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单于愈益欲降之 B.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3.翻译划线句子(2分)
24.这段文字表现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
的骨气(用孟子的名言填空)。(2分)
21.(2分) ① 报告、禀告 ② 囚禁
③ 一起 ④ 喂奶/产子/产奶/哺乳
22.(2分)( D )
23.(2分) 苏武手持汉节放羊,由于每天从早到晚的把握,节毛都落尽了。
24.(2分)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苏武牧羊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白单于 (2)乃幽武
(3)与旃毛并咽之 (4)羝乳乃得归
22.“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愈益欲降之B.、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3.翻译划线句子(2分)
24.这段文字表现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表现出“
的骨气(用孟子的名言填空)。(2分)
21、(1)报告、禀告 (2) 囚禁 (3) 一起 (4)喂奶/产子/产奶/哺乳
22、D
23、苏武手持汉节放羊,由于每天从早到晚的把握,节毛都落尽了。
24、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②,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子卿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③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④,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有改动)
【注释】①律:即汉臣卫律,与李陵同降匈奴。 ②羝(dī):公羊。 ③爵:爵位。④衿:衣衫。
1.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单于愈益欲降之”中的“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至于斟酌损益(《出师表》)
B.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劝学》)
C.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D.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两章》)
2.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苏武的“至诚”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句回答)
1.【答案】C
【试题解析】题干益:更加A 益:增加B 益:好处C益:更加 D益:增加
2【答案】武既至海上/掘野鼠取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3【试题解析】抓谓语动词,基本句式增为省略主语的谓宾句。
【答案】人的一生如同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你)何苦这样长期折磨自己!(或:人生如同朝露般短暂,你为什么要长久地这样折磨自己呢!)
【试题解析】
4【答案】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
在辽阔的草原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
A:草 B:野鼠 C:牛羊 D:狼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片刻,很短的时间) 居是州,恒惴栗(忧惧不安) B: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自然界万物) C: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婉转悠长)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除去) D:苟富贵,无相忘(偏指一方,你们)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完毕,最终)
翻译《苏武传》中画线的句子。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1)天下雪,苏武躺着吃雪,把雪和毡毛一起吞下肚去。
(2)挖野鼠,收草籽来吃。
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 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律知武终不可胁 胁:威胁。B.羝乳乃得归 乳:生子。
C.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弃掉。D.武能网纺缴 网:结网。
8.下列语句编成四组,全部表现苏武不屈品格的一项是
①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②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③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④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⑤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⑥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7. C “去”同“弆”,收藏。
8.A ⑤是苏武的技能,⑥是苏武被盗的情况。
阅读下文,完成题。
⑴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⑵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仗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陵始降时,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予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 )
②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 )
③加以老母系保宫 ( )
④自分已死久矣 ( )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羝乳乃得归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①何久自苦如此 ②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C.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②今者项者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①子为父死,亡所恨 ②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E.①且陛下春秋高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②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根据文意,概述李陵劝降苏武的几点理由。
文章在叙述卫律劝降失败后,为何还详写李陵劝降苏武的片断?
(18分)
【小题1】(4分)①报告、禀报、上报 ②隔绝、与世隔绝 ③拘禁、关押、拘押 ④料想、料定
【小题1】(2分)D
【小题1】(6分)①苏武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藏的野果来吃。
②现在能够牺牲自己来效忠国家,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实在是心甘情愿。
【小题1】(3分)久困荒僻之地,无法报国尽忠;母死家人离散,无孝可尽;汉的法令无常,(即使归汉也)自身难保。(三个要点各1分)
【小题1】(3分)卫律以财富诱降无果,李陵凭老朋友身份以“不降也无法尽忠孝”(精神层面)劝降无果,更能衬托苏武的忠君爱国(2分);表明了苏武愿以死守节来报答汉帝之恩的原因和决心(1分)。
卫律知道苏武终究不可胁迫投降,报告了单于。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苏武囚禁起来,放在大地窖里面,让他与外界隔绝不给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苏武卧着嚼雪,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几天不死。匈奴认为他是神,就把苏武流放到北海边没有人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归汉。
苏武到北海后,粮食运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储藏的野果来吃。他拄着汉延的符节放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当初,苏武与李陵都任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时间一久,单干派遣李陵去北海,为苏武安排了酒宴和歌舞。李陵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你交情一向深厚,所以派我来劝说你,愿谦诚地相待你。你终究不能回归汉朝了,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我送葬到阳陵。你的夫人年纪还轻,听说已改嫁了。家中只有两个妹妹,如今又过了十多年,生死不知。我刚投降时,自己痛心对不起汉廷;加上老母拘禁在保宫。你不想投降的心情,怎能超过当时我李陵呢!况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你即使归汉也)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希望你听从我的劝告,不要再说什么了!”苏武说:“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官职升到列将,爵位封为通侯,兄弟几人都是皇帝的亲近之臣,常常愿意为朝廷奉献生命。现在能够牺牲自己来效忠国家,即使受到斧钺和汤镬这样的极刑,(我)实在是心甘情愿。大臣效忠君王,就像儿子效忠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没有什么遗憾的,希望你不要再说什么了。”李陵与苏武一起喝了几天酒,又说:“你一定要听从我的劝告。”苏武说:“我料定自己已经是死去的人很久了!单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请结束今天的欢乐,让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见苏武对汉如此忠诚,慨然长叹道:“啊!义士!我李陵与卫律的罪恶,上能达天!”说着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①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②。
【注】 ①刘辰翁生于南宋末年,宋亡后,隐居不仕。②“海上心情”,用苏武牧羊典。《汉书•苏武传》:“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3.“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是如何表现出愁情(2分)
14.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3.(2分)听觉方面(1分):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演出的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在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1分)表达了词人的__之痛。(分析1分,答出情感不给分,因题目已点明情感)
14.(4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__之痛(1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1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如何”一词来分析,故应先抓住关键词“番腔”“戏鼓”,通过联想,用自己的话将“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描述出来,然后从听觉的角度答出作者为什么认为“不是歌声”,然后由此得出作者对__之痛。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词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词意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写作背景及注释,结合着具体语句“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分析作答。“辇下风光”这里是作者对故国风光的思念,很明显是表达自己的__之痛;“山中岁月”由注释可知,作者隐居山林,自然无法报答祖国;“海上心情”由注释可知,这是运用了历史典故的手法,以此表达自己坚持自己的操守与志向的情怀。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