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经)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诛杀)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英俊潇洒) / 圣人不凝滞于物 (拘泥、束缚) C:若望仆不相师 (希望) / 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指女子出嫁) D:岂敢盘桓 (徘徊不前的样子) / 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指监狱)
选出加点词词义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
A: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陷害) B:若望仆不相师(希望)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应当) C: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恢复)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杀) D:吏当广所失亡多(判决) 不知广之所之,弗从(接应)
6.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后五年,吾妻来归 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侮辱 C: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搅浑 D: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揩拭
12.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表被动 扃牖而居 房门 B: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美丽的 若望仆不相师 相互 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处死 力能扛鼎 举起 D: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免除赋税徭役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8.下列加横线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表被动 扃牖而居 房门 B: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美丽的 若望仆不相师 相互 C: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处死 力能扛鼎 举起 D: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 免除赋税徭役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7.选择文言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已经) / 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诛杀) B: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英俊潇洒) / 圣人不凝滞于物 (拘泥、束缚) C:若望仆不相师 (希望) / 后五年,吾妻来归 (旧时指女子出嫁) D:岂敢盘桓 (徘徊不前的样子) / 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指监狱)
6.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无乃与仆私心刺谬乎?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⑨莫之夭阏者 ⑩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⑾彼且奚适也 ⑿当其欣于所遇 ⒀唯利是图 ⒁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A:①⑤/②③⑦⑧/③④/⑤⑨⑾⒀/⑥/⑿⒁ B:①⑩/②③④⑦⑧/⑤⑨⑾⒀/⑥/⑿⒁ C:①⑥/②③④⑦⑧/⑤⑨⑩/⑾⒀/⑿⒁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⑨⑾⒀/⑩⑿⒁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2) ,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仆诚以著此书, ,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4) ,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5)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1)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2)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3)藏之名山 传之其人 (4)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
(5)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解析:
略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狱吏则头枪地 B: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C: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默写。(每小题1分,共8分。)
⑴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报任安书》
⑵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 ? 《游褒禅山记》
⑶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 。 《陈情表》
⑷ ,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陈情表》
⑸ 仆诚以著此书, ,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
⑹ 亦欲以 , ,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⑺ 愿陛下 ,听臣微志, ,保卒余年。
⑻ ,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⑴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⑵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⑶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⑷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⑸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⑺矜悯愚臣,庶刘侥幸。
⑻夫夷以近,则游者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