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是()请教孔子提出的。
A:子路 B:子由 C:子贡 D:子夏
按照儒家文化,“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境界高于“贫而乐,富而好礼”。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 ,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子路衣敞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皆所谓不耻者。(宋 真德秀《西山读书记》)
补出上面的材料的空缺部分。颜子恶衣恶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B: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顺流而东也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B: 今君乃亡赵走燕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C: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B:今其志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顺流而东也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D: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13.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
B. 公车特征拜郎中 拜:访问
C.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雅:素常
D.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视事:治,任职。文中指官员到职工作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B.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C.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D.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衡擅长术学,精通天文,懂得历法推算,设计制作了浑天仪、候风地动仪,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
B. 张衡年轻时就很有才能,但他并不恃才傲物,而是稳重淡泊,不喜欢结交俗人,不去结交庸俗之人,出世为官的念头也不大。
C. 候风地动仪精巧灵敏,能在人察知不到的情况下指示发生地震的方向,陇西地震一事使人们都信服了它的精妙。
D. 张衡多次出任太史令,敢于和骄奢的国王及豪族做斗争,剪除豪强势力,使河间变得政治清明。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13.B
14.A
15.A
16.(1)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得分点:奇、省略句式)
(2)张衡不趋附当时的权责,所任的官职就多年也得不到提升。(得分点: 当世不徙)
(3)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得分点:尝、成、无征)
【解析】
13.试题分析:拜:授予官职。
14.试题分析:“不好”作后句的谓语,“日久”一个词语,不要分开。
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不好”作后句的谓语,“日久”一个词语,不要分开。
15.试题分析:原文“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他的著作也都是科学方面的论著”文中没有依据。
16.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奇”“累”“慕”“辄”“徙”“尝”“怪”“咸”的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乌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已,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孝廉不行 不行:不同意
B.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特地征召
C.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官吏初到任
D.视事三年 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1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因入京师,观太学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C.衡乃诡对而出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谦虚稳重,超尘拔俗,不慕世俗的虚荣,才高于世,善于属文,后来因“善术学”,被征召到朝廷做官。
B.张衡在政治方面眼光敏锐,头脑清醒,手腕高明,但总得不到升迁,在离开太史令职位五年后,就回了原籍。
C.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其中,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点进行详写。
D.本文突出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平实,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尽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无一句赘言。
14.A
15.B
16.B
【解析】
14.
试题分析:不行:没有去(应荐)。这是一道理解文言实词中的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的题目,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语,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是此意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
试题分析:B虽然,连词。A.于是,就;副词/通过,经由;连词C.顺承关系,连词/转折关系,连词D.来,连词,表目的/因为,介词。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的此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依据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6.
试题分析:“五载复还”理解成“五年后,就回了原籍”有误。第3段“自去史职,五载复还”意思是经过五年才重新回来担任原来职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入京师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阉竖恐终为其患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D.衡乃诡对而出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3.下列各句与“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不拘于时
C.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D.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14.指出下列句子加横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奇(为……才能感到惊奇,形容词意动用法)其才
假舟楫者,非能水(游水,用作动词)也
B.衡少善属(连缀)文,游于三辅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C.举孝廉不行(不能够)
璧有瑕,请指示(指给……看)王
D.公车特征(征召)拜郎中
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5.翻译下列句子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12.D
13.B
14.C
15.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
【解析】
试题分析:
12.D项“而”均为顺承关系。A:于是、就/经由......引导;B: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自己的/其中的。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B项与例句两者均为被动句。A项宾语前置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D项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考虑,C项“不行”应是“不应荐”的意思,该词为古今异义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文言翻译应当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字字落实,尤其要抓住一些关键字为得分点,本句得分点为“毁”“目”“诡对”等。
考点: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阅读《张衡传》选段,完成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举孝廉不行 被举荐
B.连辟公府不就 征召
C.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提升
D.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任职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A.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 B.虽欲报恩将安归
C.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与“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空以身膏草野 B.而相如廷叱之
C.且庸人尚羞之 D.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1】“去”的意思为离开。
【小题2】例句与A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小题3】“奇”与“羞”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