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面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4分)

(2)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

(3)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3分)

(1)相如估计秦王只是用欺诈的手段假装给赵国城池,实际上(赵国)得不到城池。

(2)苏武说:“事情已经这样了,这事一定会连累到我,(我等到)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3)用当时的事件来验证,就像神灵一样符合(事实)。自从有书典记载以来,从来没有这样的事。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度:估计。特:只是。佯为:假装。(2)及:连累。见:表被动。重:更加。(3)验之以事:以事验之。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特:特别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加速 D:其辱人贱行,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视:比较

10.下列各项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韩厥告赵朔趣亡 B:拜送书于庭 朝堂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C:召有司案图 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D:晋鄙嚄唶宿将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

下列选项中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②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③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肇锡余以嘉名 ⑤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⑥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⑦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⑧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⑨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⑩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A:①②④⑤⑨   B:③⑥⑦⑧⑩   C:①②⑥⑦⑧   D:③④⑤⑥⑨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

A: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交换 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的确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夸赞 C: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 详细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拜访 D:如姬资之三年 赏金 朱亥故不复谢 答谢

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

A:相如因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趁势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道歉 坚决 C: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特别 D: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才

下列各句中,停顿正确的一句是( )

A: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赵城 B:学/不可/以已 C: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D: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 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下列加点字中,与“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中的“完”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 B.得夜见汉使

C.空以身膏草野 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下列句子中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请完璧归赵 请:请允许我

B.秦贪,负其强 负:凭借

C.逆强秦之欢 逆:背叛

D.秦王恐其破壁,乃辞谢 谢:道歉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B.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C.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归璧于赵

D. 相如因持璧却立 不如因而厚遇之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强秦与弱赵“欺诈”和“反欺诈”的矛盾斗争中,突出蔺相如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

B.蔺相如用“璧有瑕”之言,略施小计,将璧收回;碎璧之举,虚张声势,实为保璧;提出“斋戒五日”和“舍相如广成传”两个条件,用缓兵之计,为“归璧”赢得时间。

C.蔺相如引赵国群臣之言,旁敲侧击,指斥秦王无信;又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进行对比,当面指责秦王无理。

D.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是本段文字的特点之一,如“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的“视”,表现出蔺相如善于观察情势、分析情况的才能;“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运用夸张手法,写了蔺相如的几个利落的动作和怒不可遏的神态,突出了蔺相如的“智”和“勇”。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文章写蔺相如完璧归赵,情节一波三折,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奉璧”于秦王,见“秦王无意偿赵城”,设计夺回玉璧。 B:蔺相如复得璧之后,“怒发上冲冠”,数落秦王失信,并誓死与玉璧共存亡。 C:蔺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设计完璧归赵。 D:蔺相如私下完璧归赵,激怒了秦王,他自知欺秦王之罪,“请就汤镬”。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