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朱竞

1、从历史来看,在过去的一百年中,汉语和汉语写作饱经磨难,作家白先勇总结现代汉语的命运时说:“百年中文,内忧外患。”其外,有西方语言的冲击,现代汉语严重欧化;其内,则是母语的自信心和自觉意识不断衰微,中文成为追逐现代化过程中不断遭到修葺的对象。没有一种语言像中文那样,在这一百多年来经历了如此重大的变革。从晚清效仿日本明治维新的“言文一致”运动开始,汉语经历了“五四”白话文运动,推行世界语、汉字的拉丁化、语言大众化和解放后的繁体字简化方案,80年代的电脑化挑战等。面对民族性生存危机和现代化召唤,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国知识分子甚至喊出了“汉字不灭,中国必亡”的过激口号。作家王蒙也曾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王蒙先生针对的主要是由于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这是出现了汉语危机的事实。

2、现在看来,危机已不仅仅来自外语的威胁,祸起萧墙更让人忧心忡忡。我们自身的放纵和苟且是一种妥协,甚至是一种投降,使得汉语文化的被颠覆来得更直接、更容易。

3、很多作家对汉语也不够尊重,作品中充满着一些污秽、暴力的语言,传播着没有道德的内容,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极大的危害性,损害了汉语写作的尊严,也就失去了文学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当代中国作家几乎都走在一个介乎“欧化”的中文与被中文化的带翻译腔的“西文”之间的“中间道路”上。创作界如此,而批评和理论界也难以超拔。一百多年来,我们学术话语“西化”色彩浓重,从概念、范畴到理论命题,都很少使用传统古典文论的东西,出现了“失语”的症状。出现了“失语”,还有一个原因,我们不能回避,那就是“__”语言的影响,“大批判语言”、“样板语言”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套话,新时期以来,许多作家为抵抗这种模式化语言的束缚,主动选择了“西化”的表达方式,从而加速了汉语传统的断裂。

4、在历史与现实、“内忧”与“外患”的多重夹击中。汉语如何延续其传统的血脉,创造新的辉煌,这是摆在当代中国人面前的一个急迫的问题。我们能否意识到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那曾经被庄子、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鲁迅骄傲地向世界展示过的,延续着几千年中华文化命脉的,最切近我们心灵的母语呢?

5、汉语危机还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一位学者曾经作过一项统计,在“社会?文化”网点下的120多个讨论本国文化的小组中,放弃本国文字而使用英文的国家中以中国为最大。一个以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研究为主要内容的联网讨论组,本来应该是使用汉语的好场所,然而多年来也一直是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就连中国人之间的网络通信,也为方便安全而使用英文。

6、汉语危机不仅仅来自“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网络语言向现实生活的渗透也为原因之一。一位语言学家曾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一位高级教师曾说,有些同学在作文里时常地冒出个网络上的词语,一些年纪大的老师根本搞不清是什么意思。“对此若不加以引导,学生极有可能养成不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坏习惯。”

7、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我的理解是,汉语交流的障碍率是50%左右。这意味着汉语的魅力和公信力都遭到了破坏,这种破坏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人们会为“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感到高兴和自豪。

8、发人深思的是,目前,当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时,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世界上有100多的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汉语成为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外语。

9、纵然“汉语热”热遍全球,纵然我们的后代都能说一口标准的英语,但在汉语的故乡,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身边,倘若“汉语危机”的呼声一直不断,我们又怎能尽展欢颜?

(选自《汉语的危机》,有改动)

12.联系全文,下列不属于“汉语危机”的事实的两项是( )( )(6分)

A.英语、拉丁文在国内的普遍使用,使得中华母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伤害。

B.全球“汉语热”却在持续升温,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达3000万。

C.许多作家主动选择“西化”的表达方式,出现“失语”的症状。

D.汉语在一百年里经历了重大的变革,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

E.有一条让人非常难忘的新闻的题目是:《半数以上的中国人能用普通话交流》。

13.根据文章观点,下列措施中不能“拯救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的是( )(3分)

A.作家的创作应该禁止使用“西化”语言,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

B.每个炎黄子孙都要树立和强化保护母语的责任意识。

C.学生作文应该不用网络的专用语言,养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习惯。

D.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普通话,降低汉语交流的障碍率。

14.综观全文,作者认为汉语危机出现的具体原因有哪些?请分点概括。(4分)

15.文章结尾提到,全球的“汉语热”持续升温,作者不惜列举数字和事实说明这个问题,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观点进行分析。(5分)

12.BD

13.A.

14.①英语、拉丁文等外语的威胁;②许多作家对汉语不尊重,“西化”色彩浓重;③“全民学英语”热潮的冲击;④网络向现实生活的渗透。(4分,答对一点得1分)

15.①与汉语在故乡受到冷落形成对比,发人深思;②“汉语热”热遍全球,突击拯救汉语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答对一点得2分,全对得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2..B项,全球“汉语热”升温与汉语危机没有直接的联系。D项,解放后推行繁体字简化方案不是汉语危机的体现。

13.多用古典化的汉语语言并非文中所提倡的。

14.无

15.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怀表,很老很老了 骆文

  一块怀表很老了。

  它镀铬的壳子已经斑驳,针盘也有好几个地方锈蚀。是带着日月盈亏的刻度么……

  某天,我把它拿去找修钟表的师傅。他一看,笑了,“古董啦,不过一般机械表下是106个零件吧……上点油?”我说:“你看哩!”他拧了拧发条说:“只要动个小手术。等着好了。”他打开表,拆了零件。我点烟吸着。给他一支,他急性阻拦:不是吸烟时候,烟灰掸不得的。于是,他把零件挨个吹一吹,放在玻璃盘子120号汽油中。然后,以极细软的纸吸干,装配。一根微丝就着瘦长的小瓶口滴下点点油滴,上在轴上,上在钻石上,“行喽。”经他一拨弄,怀表复活了,金属簧轻轻响着,像在伴奏一种韵律操。

  我把它收进口袋,回到家里。

  母亲说,这是爸爸留下的一块表。吃粉笔的人嘛,攒钱攒了半年,才买了这块表。跟他一起走了四十年。他说,他一辈子别的什么都不要,只要知道时辰;只要知道秋冬春夏;只要几件打发寒暖季节的衣裳。就是这样,他起五更睡半夜,改课本,改答卷。还写了两本数字书。他从不讲究吃的,锅塘里埋几个山芋,拿出,拍拍灰放在袋里,往往可以度过一天。虽说他瘦棱棱成了皮包骨头,却像纬梭穿行于岁月的经绷。他学生的鬓角发灰了,他自己的头发也更加银白了。前两年,晚上睡觉睡得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就过去了,灯油熬干,捻子熄掉了一堆灰。他就留下了这块表。他留下的就这平平淡淡的几十年。

  怀表在我身上焐得挺热,我时常摸出看看它。我听到的是时间的足音。我不可能是敲木鱼的和尚。应该承认已进入暮年,但还有点晚晴中火红;我还要追赶时间的晨曦哩。

  四周的木落,有些蕴藉深沉,然其飒飒之声不是唏嘘叹息,而是和我们蓝色星球搏斗的一种动力。

  这块薄薄的圆圆的金属,我揣着好久了。在寒林雪屋看见冬天。在一串串凌霄花下记录的是秋天。水红菱绽开了,春之桃打朵了,我都亲切地感受到。还会有什么抱憾的事么?除非你让秒针、分针在罗马字上寂寞地流转。在人生旅途上,除非你老在惦记:多几个安适的驿站好让我打尖……

  “行路人啊,为什么你总显得疲乏呢?”我不知道正在泉路上的父亲,像踏着骤起旋风似的马蹄,会不会这样惊醒我,促使我时常警觉。——精神一点不能萎靡啊。(原载1990年3月号《散文》)

  *骆文(1915——2003),曾任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__、湖北省作家协会__。

  18、根据原文,用最简洁的词语概括父亲形象的内在特点。(限30字以内)(4分)

  19、从文中看,“我还要追赶晨曦哩”这句话有什么含意?(4分)

  20、本文以怀表为线索,可以分三个层次,请分析这样安排的作用和好处。(6分)

【小题1】①惜时②敬业③勤奋④俭朴

【小题2】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①虽已年迈,仍要珍惜余生,振作精神。(此为“追赶”之意)②永葆青春,像父亲那样积极进取。(引为“晨曦”之意)

【小题3】主要从两个方面回答。①作用:第一层写修表的经过,为下文介绍表的来历作铺垫;第二层写表的来历凸显父亲的精神;第三层写表的传承突出作者对父亲精神的感悟。②好处:由表及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直线: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的方程;

(II)设椭圆的左焦点为,右焦点,直线过点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垂直于点,线段垂直平分线交于点,求点的轨迹的方程;

(III)设轴交于点,不同的两点上,且满足的取值范围.

(Ⅰ)∵[9fd1dcfd0f102181.gif]  

∵直线[a4b96a8248e73dd4.gif]相切,

∴[bb9c5c68d8e9d76b.gif]   ∴[add0a1a0b16acaef.gif]    …………3分

∵椭圆C1的方程是  [c6acee16cdf68620.gif]   ………………6分

(Ⅱ)∵MP=MF2

∴动点M到定直线[6b145b6cb02059f7.gif]的距离等于它到定点F1(1,0)的距离,

∴动点M的轨迹是C为l1准线,F2为焦点的抛物线  ………………6分

∴点M的轨迹C2的方程为  [9ce6b5adda20f1f7.gif]  …………9分

(Ⅲ)Q(0,0),设[2891f03e3f5534f6.gif] 

∴[1f0476ae97d684a3.gif] 

∵[4d3605d952ad2cb3.gif]

∴[f133cce457d940b8.gif]

∵[cdb59855298702e8.gif],化简得

∴[191f8e4bd6030f37.gif]    ………………11分

∴[e7202be5cacb389e.gif]

当且仅当 [09923335fbb91653.gif]时等号成立   …………13分

∵[9a03eac3213a3aea.gif]

∴当[31c015a2664bf3a5.gif]的取值范围是[366c261979636ba8.gif]……14分



解析:

同答案

仿照下列句式,以“理想/幻想”或者“光荣/虚荣”为话题写一组句子,字数大体相同即可。(5分)

例:魅力/权力

魅力是一种软力量,权力是一种硬力量。魅力像和煦的春风,让人心旷神怡;权力像陡峭的冰山,让人心生敬畏。

答:

示例:(理想/幻想)理想是合理的设想,幻想是空洞的梦想。理想像海上的灯塔,让人明确方向;幻想像空中的楼阁,让人沉醉迷失。

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人们都说老鼠是猫的天敌,但有些养尊处优的猫,早已把抓老鼠的本领忘得一干二净了。

B.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们发表了不少意见。

C.这个炼钢车间,由十天开一炉,变成五天开一炉,时间缩短了一倍。

D.我国约近百分之六十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可信”、“助人为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B


解析:

(A项“老鼠是猫的天敌”改为“猫是老鼠的天敌”。C项“缩短一倍”不对,表降低、减少不能用倍数。D项成分赘余,删去“约近”或“左右”。)

对右图的漫画所反映的历史观最有力的驳斥的证据是

A.日本曾经遭到原子弹轰炸

B.日本解放了亚洲各国人民

C.日军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D.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再认史实的能力,日本右翼势力在今天仍然极力否认侵华史实,拒不承认其侵略亚洲的史实,甚至篡改教科书,美化战争。那么对其最有力的驳斥证据就是南京大屠杀。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B


解析:

行省制度是元朝所创,因此排除①。而秦所创建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基本上为各朝所沿袭。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女神》分三辑:除《序诗》,第一辑3部诗剧即《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第二辑是惠特曼式的“雄浑豪放”的诗,第三辑是泰戈尔式的“冲淡清新”的诗。

B.鲁迅《呐喊??白光》中的陈士成是一个疯狂追求功名利禄的旧知识分子的形象,他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白光”象征了陈士成对幸福美好世界的向往。

C.《欧也妮??葛朗台》中的欧也妮对查理很痴情:查理去印度,她拿出了自己的所有存款;父亲抢夺查理留下的梳妆匣,她拼死保护;甚至被抛弃后还帮助偿还查理父亲的债务。

D.巴金《家》中的高老太爷是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丝毫没有人情味。在他的心中,维持“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就是他唯一的人生理想。

E.《哈姆雷特》有三条线索:一是哈姆雷特的复仇,二是雷欧提斯的复仇,三是福丁布拉斯的复仇。以哈姆雷特的复仇为主线,其它两条为副线,交错发展,而又主次分明。

B D


解析:

(白光象征封建科举制度的功名利禄;高老太爷也有富于人情味的一面)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4)盘飧市远无兼味, 。(杜甫《客至》)

  (5)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1)羁鸟恋旧林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酾酒临江 (4)樽酒家贫只旧醅 (5)犹抱琵琶半遮面 ⑹小学而大遗


解析:

(1)羁鸟恋旧林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酾酒临江 (4)樽酒家贫只旧醅 (5)犹抱琵琶半遮面 ⑹小学而大遗

将下面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转轴拨弦三两声, 。(自居易《琵琶行》)

(2) 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纱》)

(3) ,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庄子《逍遥游》)

(4) ,靡有朝矣。(《诗经·氓》)

(5) ,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6) ,白露为霜。(《诗经》)

(7)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夫君予之行, ,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⑴未成曲调先有情  ⑵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小知不及大知⑷夙兴夜寐  ⑸野芳发而幽香⑹蒹葭苍苍  ⑺入则无法家拂士  ⑻静以修身


解析:

⑴未成曲调先有情  ⑵ 似曾相识燕归来 ⑶小知不及大知⑷夙兴夜寐  ⑸野芳发而幽香⑹蒹葭苍苍  ⑺入则无法家拂士  ⑻静以修身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