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其中,“既望”指的是

A:月初 B:十五或十六 C:月末 D:十六或十七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其中“壬戌”是___纪年方法。我们新中国成立于农历的___年。

A:天干;乙丑 B:地支;庚寅 C:干支;乙丑 D:年号;庚寅

下列句子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考课是古代对士人功课的考核。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是指农历初一。 C:“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乡(镇)。 D:古人称谓,有以官职相称的,如杜工部。

下列对加点词“望”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雪初霁,荞麦弥望 望:视野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望:看见 C:敢用是为怨望,又投间蔑污使君 望:埋怨、怨恨 D:望秋先陨 望:接近

与“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的“既”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而得其尸于井 B:既来之,则安之 C: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D: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下面文化常识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壬戌之秋”,句中“壬戌”是古代纪年法的壬戌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 B:“七月既望”中的“既”,是“过了”的意思;“望”是每月十五日,“既望”指已经过瞭望日,即到了十六日。 C:“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是“斗宿”和“牛宿”两个星宿名。 D:“灌水之阳有溪焉”中的“阳”是指河水的北岸。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