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夺:耽误,“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中“夺”为“改变”。 )(3分)
10.B(B项均表顺承。A项第一个“为”表目的,可译为“来”,第二个“为”是动词,根据上下文可译作“建立”;C项第一个“以”表修饰,不译;D项第一个“所”与“仗”构成“所”字结构,第二个“所”与“为”一起表被动)
11.B(“骨鲠”是刚直的意思。①说明他有远见;⑥是对皇上的赞颂。 )(3分)
12.D (“都提出恳切建议”错)(3分)
13.(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太重”、“身蔽”、判断句式为三个得分点。)(3分)
(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垂拱而治的时候。(“恢弘”、“诚”、“高枕而治”为三个得分点。)(3分)
(3)分封、宠爱、庆贺、赏赐,一定要给予有功之人。现在,说到谋划,我事先并不知道,说到打仗,并不是我亲自统率的。(“封宠庆赏”、“不先知”、“非臣所率” 为三个得分点。)(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①人们常常谈论艺术家的气质,很少想到做哲学家也需要一种特别的气质。其实,追究人生的根本,是人类本性中固有冲动,当这种冲动在某一个人身上异常强烈时,他便是一个具哲学家气质的人了。一个好的哲学家并不向人提供人生问题的现成答案,他自己受着某些根本性问题的苦苦折磨,不倦地寻找着答案,也启发我们去思考和探索他的问题。他的问题属于我们大家,属于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
②哲学本意是"热爱智慧",智慧虽然无法转让,然而,对智慧的爱却是能够激发起来的。我们读一位哲学家的书,也许会对书中聪明的议论会心一笑,但最能震撼我们心灵的却是作者对人生得大困境的观察和揭示,以及他寻求解决途径的痛苦而又不折不挠的努力。只有那些带着泪和笑感受和思考着人生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哲学的魅力。这样的哲学也必定闪放着个性的光彩。我们读文学作品,常常可以由作品想见作家的音容笑貌,爱憎好恶。可是,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织出,似乎并不重要。
③诗人无保留地袒露自己心灵里的每一阵颤栗,每一朵浪花,哲学家却隐瞒了促使他思考的动机和思考中的悲欢,只把结论拿给我们,连同事后追加的逻辑证明。谁相信人生问题的答案能靠逻辑推理求得呢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亲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灵魂深处的暴风骤雨,危机和觉醒,直觉和顿悟。人生最高问题对于一切人相同,但每人探索的机缘和途径却千变万化。必定显出个性的差别。哲学不是一份真理的清单,而恰恰是寻求人生真理的过程本身,这个过程是寻求者的个人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
④哲学的魅力在于它所寻求的人生智慧的魅力,在于寻求者的个性的魅力,最后,如果一位哲学家有足够的语言技巧的话,还应该加上风格的魅力。从源头上看,哲学和诗本是一体。没有哲学的眼光和深度,一个诗人只能是吟花咏月,顾影自怜的浅薄文人。没有诗的激情和灵性,一个哲学家只能是从事逻辑推理的思维机器。大哲学家与大诗人往往心灵相通,他们受同一种痛苦驱逼,寻求着同一个谜的谜底。
(周国平的《哲学的魅力》节选 )
6.对哲学家应具备的素质的解说,与作者观点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善于寻求人生的根本,能够提出属于大家,时代,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大问题。
B.理性客观,思维缜密,不为情感左右,力求用严密的逻辑阐明自己的思想体系。
C.自己全身心投入,不倦地寻找答案并能够启发别人思考和探索。
D.富有激情和独特的个性魅力,对人生具有深刻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7.第二段中“读哲学著作时,我们面前往往出现一张灰色的概念之网,至于它由哪只蜘蛛
织出,似乎并不重要”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灰色”一词形象地描绘出哲学著作枯燥晦涩的共同特点。
B.“概念之网”一词形象地描绘出这些哲学著作只有逻辑推理而没有个性情感的特点。
C.本句委婉批评许多哲学家没有个性的现象。
D.批评人们阅读哲学著作,只注重它的理论体系,而不关心其作者。
8.下列解说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诗人激情洋溢,哲学家含蓄客观,二者风格完全不同,但都可以在各自领域获得成
功。
B.哲学家思想产生的过程如下:因为某种原因促发深入的思考,然后进行艰苦的探求,最后通过逻辑证明得出结论。
C.哲学家出要像文学家一样,在文章中展示自己的深入思考、真诚探索,并显示出个性的差别。
D.哲学家的价值在于提出有意义的思想产品,因此,哲学家的人生探索结论必然重于他的探索过程。
6. B(“不为情感左右”属无中生有)
7. B(A“灰色”一词并无“晦涩”之意;C此处应为“哲学著作”,并非“哲学家”;D并非批评“不关心其作者”,而是批评哲学家著作缺乏个性)
8. C(A作者的观点是要求哲学家要具有诗人气质;B作者认为哲学家思想产生的过程应该是“亲身经历,切身的感受”等,而非逻辑推理、逻辑证明;D作者认为“过程”更重要)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老师的教育和鼓励,使他信心大增,他从此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经过大半年的奋战,终于如愿以偿。 B:科技组在研究看不见的频段,如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无线电波、波长很短的紫外线、X.光、波长更短的射线等。 C:一代英主唐太宗,看问题有些辩证,是他高人一筹的地方。他曾以水喻人民群众,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D:渔民夏氏兄弟和周星驰等“大腕”一起走进央视“艺术人生”,并在现场为全国电视观众高歌一曲苍凉遒劲的渔歌号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国际排联副__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世界女排的格局目前还处在变动之中,中国女排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解决新老交替的问题。 B:2008年财政部门将坚持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C: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7年年度人物”评选继续通过网络投票或邮寄,在候选人当中,推选出观众心目中的2007年“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 D:青年的思想道德状况,青年的科学文化素质,青年的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将成为衡量我们的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标志。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多想办法,积极拓展再就业之路,以便使更多的下岗工人得到合理的 。 ②为了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规范建委行政审批行为,建委民工委决定将对建设工程全程办事代理过程和效能实施 。 ③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在紧张的工作之后,应该适当活动活动, 一下精神。
A:安顿 监察 调剂 B:安置 检察 调节 C:安顿 检察 调节 D:安置 监察 调剂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及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劲(jìng)旅 舐(shì)犊情深 味同嚼蜡 未雨绸缪 B:阖(hé)家 雕栏玉砌(qiè) 神志不清 貌合神离 C:谮(zèn)言 风驰电掣(chè) 坐收鱼利 偃旗息鼓 D:闷(mēn)热 同仇敌忾(kài) 墨守成规 循私舞弊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桥,是架在水面上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也比喻能起沟通作用的人或事物。
人生经历中,我们会走过许多桥,或许也会架起各种桥……
请以“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⑥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说:“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阅读下面一则访谈录(节选),回答19――22问题。(18分)
看小报要留神
马东:这其实就是小报在炒作。张绍刚,因为咱俩都不是从业人员,我们需要找一个内行来探讨一下为什么会这样。今天现场我们请来了北京娱乐劲报娱乐版的主编丁宁先生。
马东:丁宁,您平常坐地铁吗?
丁宁:我现在不坐地铁了。
马东:你在地铁里面听到卖小报的吆喝。
丁宁:我特别爱听,这个不光在地铁里有,经常是一些繁华的地方,地下通道或者过街地下通道里面都有。
马东:王菲被杀,黄宏被抓。但是你卖了一张报纸看,有的不是那么回事。
张绍刚:我在地铁里最感兴趣的不是他吆喝,而是他吆喝完了谁买,如果有一个人买了,我就会盯着那个人看很久,就会分析这个人的心理,哎,大哥你连这个也信。
丁宁:一个报纸摆到面前的时候,你可能翻开的比较注意的都是一些应该说是很奇异的事情,这更能吸引你的眼球。
马东:我给你不举一个例子,虽然可能不是新闻了,但是我觉得特别有代表性。这是大概在2004年,去年的时候,有一个自由撰稿人,写给一篇报纸的文章,文章题目叫做“好人未能长寿”,李雪健因病逝世。
张绍刚:娱乐新闻有时候,会不会把它的真实性、可信性,就给降低了?
丁宁: 娱乐新闻有一个特点,很多的事情求证起来是非常困难的。……刚才咱们前面谈到很多的事情,可能牵扯到人家的名誉的隐私。
马东:我给你看另外一条,这是前几天在北京的一条报纸。北京市民可喝上贝加尔湖水。完全没有这么回事。其实就是用这样耸人听闻的大标题,来促进自己报纸的销量。
丁宁:我们编辑在做报纸的时候,允许用一些编辑手段来强化版面语言,所谓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但是,你所有的做法也得有一个底线,不能说因为你的编辑语言的处理,最后这个东西会对阅读者产生一个误导,这个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马东:它有一个托辞和借口。
丁宁:对,而且管用。我打了引号了,旁边打了一个浅色的,不注意看就根本看不见的一个问号,我没有确实说有这么回事,但是编辑的主观意图很明显。
丁宁:在我们这个行业,那种报纸有一个学名,叫蓝报,蓝报是绝对不可信的。
张绍刚:蓝报?
丁宁:它的印刷报头全部用蓝色的。
马东:很多报纸还有另外一个托词,不是我说的,我是转载自某某蓝报。你随便翻一翻,你会发现,一个新闻下面,就会给你打上一行,转载自哪哪个报纸。
张绍刚:还断章取义,转一次断章取义一次,转一次断章取义一次。转到后来,当大家看到一个他看到的东西的时候,你都不知道是哪来的。以讹传讹。
马东:这仅仅是文字概括能力的问题吗?
丁宁:这个还不光是个文字概括能力的一个问题,要想吸引消费者,就得要得对拿到的这个新闻来源,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马东:二路创作。
丁宁:对,二路创作。二路创作负点责任,可能他会去寻着这里面提到的新闻线索,他会去找当事人,去印证去采访,然后把它推出来。而记者也有生存压力,有可能会产生一些走捷径的想法,捷径就是说他可能会去添油加醋一番,捏造一些事实,或者夸张一下,编辑可能又会觉得还不够刺激,可能又会对这个新闻的标题再加工一下,第二天这个耸人听闻的东西出去了。
节选自中央电视台《文化访谈录》(有改动)
19.根据文意,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①你所有的做法也得有一个底线
底线:
②那种报纸有一个学名,叫蓝报
蓝报:
20.文中揭示出哪些制造虚假新闻的手段?(4分)
答:
21.请说明:“蓝报”怎样推卸自己虚构新闻的责任?(4分)
答:
22.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和防治虚假新闻?(6分)
答:
19.①(球场的端线,球出底线即犯规。)这里比喻最低标准,超越它破坏新闻的真实性。(最低标准,1分;破坏新闻的真实性,1分。)
②俗称小报,指报头全部用蓝色的靠炒作虚假新闻牟利的娱乐性报纸。(炒作虚假新闻,1分;牟利,1分。)
20. 制造虚假新闻的手段有:①制造耸人听闻的大标题,②断章取义,③添油加醋一番,捏造夸张或者事实。(手段:一个要点1分,三要点都答出,得4分。)
21. 用托辞、借口来推卸责任:①在耸人听闻的大标题旁边打不注意看就根本看不见的问号,表示自己没有确实说有如何如何;读者如果相信应自己负责。②转载自某某报,表示不是自己说的,不对此负责。(一个要点2分;其中做法1分,说明1分。)
22. 答案合理,即可。一条2分。
参考答案:①读者看小报要留神,不要轻信。②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提高职业道德,严格自律。③要加强管理,制定管理制度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
梵高的坟茔(节选) 范 曾
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__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抑着他。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一次壮烈的抗议。
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__,没有鲜花的慰藉。当罗丹命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面对着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日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象?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日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和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他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乡愿情性。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的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而这一切和寂寞痛苦的梵高毫不相干。
我们来到梵高的坟茔,它坐落在一所极平凡的公墓里,梵高和他心爱的弟弟德奥合葬,两块墓碑,方身圆顶,没有任何纹饰,没有花岗岩的墓室,碑前只有一黄土,覆盖着长青的蕃藤。公墓寂然无声,所有的体面的、稍微精致的坟茔前都空无一物。然而梵高墓上的碧草却在刺骨寒风中颤动着不屈的生命。堪告慰于九泉梵高之灵的,不是拍卖场的呼啸,而是一束束的鲜花,放在坟茔四周。这不禁使我想起鲁迅先生的《坟》,总有一些人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
19.为什么说梵高是“艺术的殉道者”?(4分)
答:
20. 梵高的画风有哪些特点?(6分)
答:
21.第三自然段作者写梵高的创作情况,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答:
22.梵高的悲剧,给你什么启示?(要求答两点。)(4分)
答:
19.梵高执着地探索艺术创作,但他的艺术无人欣赏,穷困潦倒,他用自杀一__这不公平的社会。(探索艺术――“道”,有这方面的意思,即可),2分;无人欣赏、穷困潦倒,自杀__,2分。)
20.(1)梵高的画风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开拓全新的艺术境界。其具体表现是:①取材于平凡事物②感情真挚、强烈③充满对人生的批判和对命运的抗争④手法神奇、色彩高妙,构图超绝。(大意相同即可。)(“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开拓全新的艺术境界”,2分;以下四点,答出一条得1分;共5分。)
21.反衬(对比)/ 突出他清白无瑕的生活和独特的画风(具体说出画风内容亦可,如选材、感情等)。(反衬,1分;生活,1分;画风,2分。)(只说反衬之类,不能得分。没有“突出”的意思,不得分。)
22.答案可以多样,但应该有根有据,合乎道理。观点鲜明,道理明确,一条得2分,共4分。
参考:1.新生事物,常常不被人理解,而遭到扼杀(梵高悲剧的原因:当时的艺术界充斥着平庸、浅薄和乡愿情性,梵高的画风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于是当时艺术界__大海般的平庸压抑着他)。2. 要以积极态度对待新生事物,即使一时不能理解、接受也应该有宽容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