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5-7题。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 孟祥伟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历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部分――天文志。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相比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方天文学在16世纪以前发展较缓慢,只是在近几百年随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才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古代天文学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有所萌芽。在殷墟出土的甲骨中,已经有了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天文学资料了。商代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一个月又被分为三旬。由此可知,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战国时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的仪器,并提出了“浑天说”。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宋元时期我国创制了《授时历》,并制作了简仪等新的天文观测仪器。明清时期我国天文学处于衰落阶段。
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与星象关系密切。以天人感应为哲学基础,中国古代形成了很具特色的占星学。占星学在古代的主要功能是昭示天命及其变化,为统治者提供理论基础。在星象观测中,天文仪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种类繁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圭表、浑仪和简仪等。天文仪器的不断革新,极大地推动了天文观测的发展,也为我国天文学历法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我国天文历法起源早,从最早的成文历法《四分历》开始,后又经多次历法改革。据统计,我国从古至今使用过的历法有一百多种其中。《太初历》是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这些历法分属阴历、阳历、阴阳合历三大系统当中。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计算基础的;阴历则以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为计算的基础;阴阳合历是调和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制定的历法。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之、僧一行等作出过杰出的贡献。祖冲之编制的《大明历》弥补了前人的缺漏。唐代僧一行修订的《大衍历》多有创新。此外,僧一行通过在全国13个点的天文测量得到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约合131.3千米)的结论,这个数据在当时世界上是非常领先的。
在天文理论方面。两汉时,人们提出了“浑天说”,认为“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内”。进而又有人提出了“宣夜说”,认为天没有固定的边际,无边无际,模糊地提出了宇宙的无限性。中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先生认为它与同时期的希腊任何学说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我们必须承认“宣夜说”并不是一种正确的宇宙模型,且对古代中国产生的作用也远没有“浑天说”大。古代中国人还建立了“盖天说”的宇宙模型。它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很多成就不仅在当时处在世界前列,即使在现代,许多数据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如金牛座蟹状星云被天体物理学家认出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发的痕迹,而在我国古籍中已经找到了关于这次爆发详细的记载。
5.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一项是
A. 中国历代王朝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天文志。
B. 甲骨文中已经有了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
C. 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的仪器,并提出了“浑天说”等天文理论,还出现了中国的第一部传世历法
D. 隋唐时,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另外还获得了北极高度相差一度,南北距离就相差351里80步的结论,这在当时是比较精确的。
6.下列理解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发展与天文仪器的革新不无关系,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天文仪器,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圭表、浑仪和简仪等。
B.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很多成就处在世界前列,其中的一些观测数据尤显珍贵,有的还能为当今一些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C.我国天文历法起源早,历经多次改革。先后使用过的达一百多种。其中西汉的《太初历》是中国最早的有完整资料的传世历法。
D.明清以前,中国古代天文学在理论、历法、天文仪器等各个方面都一直领先于世界,明清后,才逐渐落后于西方。
7.下列根据文意作出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占星学中有大量的资料,如果深入古代占星学,那么不仅会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的认识,而且也有益于今天的天文学研究。
B. 阳历的基础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阴历基础是月亮绕地球的公转周期;只有阴阳合历调和了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转周期,才是最科学的。
C. “宣夜说”,认为天无边无际,与今天宇宙无限的观点基本一致,可惜当时没有得到重视,否则中国古代的天文学成就就会更加辉煌。
D. “盖天说”与古代印度的宇宙模型非常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古代,中国的天文学成就曾通过一些途径传到了周边国家。
5.A 6.D 7.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厄运 发祥地 大事渲染 放之四海而皆准 B:蝉联 发牢骚 以老卖老 有过之而不及 C:名分 副食品 行迹可疑 男儿有泪不轻谈 D:欠收 肇事者 因噎废食 解铃还须系铃人
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材料作文)。(60分)
股神巴菲特不仅是全球排名第二的富翁,更是著名的慈善家。他将180亿美元的巨资捐给盖茨基金会,博得人们交口赞誉。
巴菲特告诫他的孩子们说:“那种以为只要投对娘胎便可一世无忧的想法,损害了我心中恪守的信念。”巴菲特说这番话的时候,正值公司召开股__会,1.5万名股东听罢掌声雷动。
感悟上述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定立意,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得抄袭。
把下列句子整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填序号)(4分)
①任何时候,批评家和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
②他们能够永远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
③它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批评家。
④批评是心灵的事业。
⑤创作因此会受到伤害,批评也随之走向没落。
⑥否则,相互之间就会出现过于客气、盲目吹嘘和妄加赞美的不良现象。
答:
④③②①⑥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圆明园情结 临 青
在那个著名的园子里遇到它的时候,我正走过那荒废的湖,那曾经映着宫灯也映着战火、荡着笙竹也荡着枪炮的波浪已经萎缩,空遗那一片凹凸和陷落。草已经很绿,还有稻,而且茂盛,遮掩着湖心湖岸的废墟。那些木桥、亭桥、九孔桥在很久以前的战火中毁掉,只一座残桥还拱着它石砌的背,毁了半边,还有半边,撑到今天,接通着另一座园子的波浪。阴云沉沉,好象是宽阔的长袍下摆,正缓缓拂过这个以悲哀著称于世的园子,而那个穿长袍的巨人无法望见他的面容。我就是在寻找那巨人的一瞬间看到了它,看到荒废的湖边有一个情结。
那其实是一棵树。曾经是树。现在只有根了。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很风流的,连同那些石兽、华表和珊瑚等等,身价也精彩,惹得那些劫夺者动了军舰大炮,举着火把来取它们。能取走的都取走了,然后出现在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惊叹的对象。这里只有根。它有许多根须,那根须足够粗壮,百年风雨陪伴着它们从泥土里冒出来又往泥土里扎进去,翻来覆去缠缠绕绕。它像是死了,又仍然活着。有一条根须发出新枝来,很嫩,又很直,翘在那里,翘起一枝很绿的俊俏,它们死死活活缠在一起,缠成一个结。那是一个解不开的结,除非用火或者用斧,焚了它或者劈了它。看着它的时候我想,一个人经历了风流和劫难之后还会留下什么?只有陷落吗?或者只有荒废和悲哀。这里曾经陷落,长满野草和水稻;经历沧海桑田,却留下一个解不开的结。白鹭在空中飞,又在结上落下,叼它。白鹭年年来叼,它叼得开吗?白鹭终于飞走了,它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
隔着那片陷落,我不能触摸那结。也许当年有人要取它的绿阴,而它不给,也不走,就那么缠着、守着那一方泥土,不肯离去不忍离去不愿离去,就那么缠着,缠着它的风流,或者还有劫难。决不超脱决不化解,给这世界的淡漠与善于遗忘大写出一个死活不息的执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都这么说,可是谁也不能肯定外面的世界有还是没有那一块可以托付终身的泥土。现在只有根了。土地骄傲,土地孕育了这么执拗的一个情结:只认可它只依恋它只陪伴它只为它而存在。就是那种特别的女人,把心种在什么地方就不再离去,那地方辉煌也罢荒废也罢,它只为自己那份情怀,只为它曾经付出已经付出还要付出,主要为自己的付出标定一个绝对长度,纳一双蹬倒山大头鞋,走它只要活着就走、能走多久就走多久的旅程。
它在阴云下缠绕着,无声无息。它在世纪的沧海桑田之中缠绕着,无声无息。
它在我所感觉的世界里缠绕着,缠绕着。我想那一定是一个启示,从百年之前就开始书写,写过风流写过劫难,终将又写复兴。
14.“圆明园情结”实指什么?虚指哪些内容?(5分)
答:
15.具体说明下列句子的深刻含义。(6分)
(1)那园子里的树曾经都很风流的。
(2)白鹭终于飞走了,它来它去,每一轮回的飞翔都把太阳和星星留在结上。
(3)只认可它只依恋它只陪伴它只为它而存在。
答:(1)
(2)
(3)
16.文意理解。(7分)
① 第三段结尾作者写一种特别的女人,她有怎样的品质?请说说作者写她的用意是什么?(5分)
答:
② 树根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
答: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 文章刻画了一棵树的形象,它缠缠绕绕,固于一方。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坚强不屈的精神的化身。
B. 第一段中写草已很绿,稻也茂盛,暗示了战火洗劫后的圆明园已焕发出新的生机。
C. 第二段中写出古根发新芽,很嫩、很直、翘起一枝俊俏,为结尾句作了很好的铺垫,预示着老根必将见证的复兴。
D. 第三段中,作者借老根死活不息的执拗精神,抒发了自己对社会中淡忘历史,淡忘国耻这一普遍现象的强烈愤慨。
E. 文章以树根为典型形象,围绕着它抒发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怒和对祖国必将兴盛的坚定信念。
14.(5分,酌情给分)
答:实指圆明园里的一棵老树残根。(2分)
虚指(含3点,每答出1点给1分):对昔日风流的怀念,对劫难毁灭的铭记,对必将复兴的信念。
15.(6分,酌情给分)
答:(1)园子里的树曾经经历了皇家的辉煌与荣耀。(2分)
(2)侵略者留下的伤痛是任何事物都抹不去的,而且会与日俱增。(2分)
(3)赞颂树根扎根于这片土地,固守着这片土地,献身于这片土地的“执拗”的精神。(2分)
16.(7分)
①(5分)
答:女人的品质有:执著(忠贞)、奉献(付出)和坚韧。(3分,每点1分)
借女人的品质来赞颂树根死活不息的执拗精神(或答出“借女人的精神赞颂根对土地的热爱”也可)(2分)
②(2分)
答:树根是全文的线索,起着组织材料、贯穿全文的作用,结构全篇。(2分,意思相近即给分)
17.(4分,每找正确1项得2分;答案有3项及3项以上的,此题不给分)
答:B D(B焕发新的生机不对,此处有“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之意;D普遍现象不妥,强烈愤慨也不当)
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两题任选一题 )(5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到天光水色中野鸭飞过的两个著名的句子是:
, 。
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到苏轼扣舷而歌。这首歌的歌词是:
, 。
, 。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2)李白《蜀道难》中写到悲鸟号、子规啼的两个句子是:
, 。
, 。
杜甫《兵车行》中解说百姓生男不好生女好的原因的两个句子是:
, 。
夫天者,人之始也; , 。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
(1)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2分,每对1句得1分)
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分,一个句号内全对得1分)
李白《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1分)
(2)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2分,一个句号内全对得1分)
杜甫《兵车行》: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2分,每对1句得1分) 《屈原列传》:父母者,人之本也。(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路六侍御入朝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桃花红胜锦,生憎柳絮白如绵。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侍御,殿中侍御史的简称,御史大夫的属官。忽漫,突然。不分,不忿,不生气,不埋怨,这里的意思是“岂不生气,岂不埋怨”。生憎,生,很。生憎,很怨恨。无赖,没有道理。触忤,触动,逼迫。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情景?(4分)
答:
(2)结合上下文,赏析诗句“剑南春色还无赖”。(4分)
答:
(1)答:杜甫与路六侍御是少年时期的好朋友,四十年来两人没有见面,也不通音信。突然之间相见,可是又要分手,杜甫依旧留在剑南,而路六侍御将要回到朝廷上去,杜甫想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与路六侍御在什么地方相见,十分伤感。(首联与颔联各2分,大体意思正确即给分)
(2)答:诗人说,剑南的春天太没有道理了,我和路六侍御分手,这是一件多么让人伤心的事情啊,可是这里的春天还把红胜锦绣的桃花、白似丝绵的柳絮大片大片地呈现在我们眼前,逼迫我们只好用酒来浇愁。(酌情给分)
诗人用桃花盛开、柳絮纷飞的春天乐景,来反衬诗人与路六侍御离别的悲哀。(以乐景衬哀情)(答到这一点,也给分)
如果回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剑南春色”比拟为人,具有“人”的“无赖”性格,给2分。
诗人流寓剑南数年,见路六侍御入朝,而自己却不被朝廷召回,也是诗人“愁”之一种。(能答到这一点,也给2分)
8.C(A今幸兵食有余,幸亏、幸好;励精万机而简宴幸,特指皇上巡幸。B州宿重兵,力量强盛,形容词;非所以重朝廷也,端重、庄重,动词。C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曾经;尝夜宴,曾经。D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数说,动词;真宗时数宴大臣,屡次、多次,副词。)
9.C(A前助词,后代词;B前连词,后代词;C前后均为助词,代“……的人”;D前代词,后副词,表“难道”)
10.C
11.(1)翻译:薛奎当时是接待使者的官员,驳斥他说:“皇太后垂帘听政,即使是本朝群臣,也不曾见到太后。”萧从顺才作罢。
(2)翻译: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警告他说:“如果再要不赡养你的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那两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
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 寒喧 竣工 礼上往来 文武之道,一张一驰 B: 札记 撕杀 瑕不掩玉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C: 焕散 狼藉 不径而走 桃李不言,下自成溪 D: 贸然 怄气 开门缉盗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日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纷纷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请以“我心有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60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