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山色与花光
陈之藩
为什么像瑞士这样一个小国几次大战都没有卷入漩涡里?来到瑞士,从机场到旅店的山
路上我就在思考。到了旅店,找来地图与说明之类看,看后,我更惊异了。
如果说立国要地大物博罢,它没有;如果说立国要人口众多罢,它没有;如果说立国要语言文字统一罢,它也没有。如果说瑞士已被列国瓜分豆剖,那倒是理所当然;或者说被强邻鲸吞蚕食,也是势所必至。可是瑞士就是安然如磐,巍然独立,怎么可能叫人不越想越糊涂。
不想这些,我还没有见到露卡诺湖呢!
“到湖边怎么去呢?”我问店家。
“由山上到水边,自然就下坡了,不是吗?”
果然,出了门就是下坡,路左转见到一抹山色,然后再向右转,好像有一角湖光。往前走,一片纯蓝从万草、千花、百树的背后掠过来,这就是露卡诺湖了。
站在湖边,还以为是站在江边。因为正面远山的淡蓝如天,而这几片渐近渐深的青色山峰多像三峡!湖水岂不成了江流。这原来是个长形的湖,水好像从三峡流来,流到脚下,转到左边去。向左望时,这湖边又好像是一望不尽的,湖边的树好像是绵延百里的。有些树枝,弯临水面,顾盼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有些老树,垂垂而发,抚摩着根下娇羞的小花。
这幅风景,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袁中郎有这么几句形容西湖的诗:
山色如峨,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当我念这几句诗时,觉得这不是抄苏东坡的西湖比西子吗?现在站在露卡诺湖边,才知道这幅风光,袁中郎形容得比较妥切,苏东坡淡妆与浓抹的泼墨笔法,点染不了如此妩媚与温柔。
不少游人,一边在走,一边在看。看山,看湖,看树,看花,看叶间的阳光,看叶正气阴影。走在沿湖的小路上,啊,这路两边原先挺拔整齐的两排树,从两旁涌来到中间搭在一起,形成了碧绿的十里长廊。长廊下面也偶有闪光,那如不是叶隙透下的天色,就是湖上反射的波光。
路帝忽然出现了一小木屋,木屋中有一女孩,正在为客人把冰淇淋盛在饼干锥里。
白色的衣裳与金色的头发,轻轻的动作与盈盈的笑容,她真把这里青山绿水,敷上异彩,幻出精神。
我掏了一把瑞士法郎,请她捡出买一锥冰淇淋吃。第一口刚要下咽,哎呀,为什么这么好吃呀!我不由得一怔。她看着我,笑着。“游人总说我们的冰淇淋好吃,是吗?”她替我先说了。
“你知道罢,那是因为我们的牛奶好。牛奶好喝,冰淇淋就好吃!”
“有这么大区别吗?”
“我没有吃过其他地方的呀,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冰淇淋的味道,是游客告诉我的。”
“那么,你们的牛奶为什么好喝呢?”
“因为呀,牛是在自由的天地长大的,好多游客这么猜的。”
“喔!”
“我男朋友就是放牛的。”
“喔,”我有些听不进去,反问她,“你猜我是干什么的?”
“看不出来。”
“是教师,教书的。”
“喔!我男朋友也是教师,是教滑雪的,他冬天不放牛时就教滑雪。”她怕我未听清楚,用手又做了个由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上一滑而下的划线。在她的亮丽的眼光里闪出她男友的英姿。
……
回到旅店,在饭厅里遇到三四位同是来开会的人。等到大家惊讶地叫着冰淇淋为什么这么好吃时,我倒是很行家似地说:
“因为牛奶好。”
“牛奶为什么好?”
“因为牛是在自由的天地长大的。”
我答完,他们却忽然想起我的问题:
“瑞士凭什么可以立国?”
大家答不出来,我就自语自答地说:
“是不是人为了自由,就有了智慧,也有了勇气?”好像是从牛身上得到了灵感。
……回到屋中,窗外新月在天,可以不开灯了。夜这样静,听不到水声,也听不到风声,只有细微而又规律的咔动――不知是瑞士的手表声,还是自己的心跳声。
(选自《寂寞的画廊》,有改动)
12.第1段中,作者说“我更惊异了”,作者“惊异”的是什么?(4分)
13.作者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露卡诺湖之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木屋中卖冰淇淋的小女孩?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4分)
1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6分)
题库:高中语文
类型:简答题
时间:2021-01-08 13:34:40
免费下载:《2010年模拟卷一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山色与花光
陈之藩
为什么像瑞士这样一个小国几次大战都没有卷入漩涡里?来到瑞士,从机场到旅店的山
路上我就在思考。到了旅店,找来地图与说明之类看,看后,我更惊异了。
如果说立国要地大物博罢,它没有;如果说立国要人口众多罢,它没有;如果说立国要语言文字统一罢,它也没有。如果说瑞士已被列国瓜分豆剖,那倒是理所当然;或者说被强邻鲸吞蚕食,也是势所必至。可是瑞士就是安然如磐,巍然独立,怎么可能叫人不越想越糊涂。
不想这些,我还没有见到露卡诺湖呢!
“到湖边怎么去呢?”我问店家。
“由山上到水边,自然就下坡了,不是吗?”
果然,出了门就是下坡,路左转见到一抹山色,然后再向右转,好像有一角湖光。往前走,一片纯蓝从万草、千花、百树的背后掠过来,这就是露卡诺湖了。
站在湖边,还以为是站在江边。因为正面远山的淡蓝如天,而这几片渐近渐深的青色山峰多像三峡!湖水岂不成了江流。这原来是个长形的湖,水好像从三峡流来,流到脚下,转到左边去。向左望时,这湖边又好像是一望不尽的,湖边的树好像是绵延百里的。有些树枝,弯临水面,顾盼着水中自己的倒影;有些老树,垂垂而发,抚摩着根下娇羞的小花。
这幅风景,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袁中郎有这么几句形容西湖的诗:
山色如峨,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
当我念这几句诗时,觉得这不是抄苏东坡的西湖比西子吗?现在站在露卡诺湖边,才知道这幅风光,袁中郎形容得比较妥切,苏东坡淡妆与浓抹的泼墨笔法,点染不了如此妩媚与温柔。
不少游人,一边在走,一边在看。看山,看湖,看树,看花,看叶间的阳光,看叶正气阴影。走在沿湖的小路上,啊,这路两边原先挺拔整齐的两排树,从两旁涌来到中间搭在一起,形成了碧绿的十里长廊。长廊下面也偶有闪光,那如不是叶隙透下的天色,就是湖上反射的波光。
路帝忽然出现了一小木屋,木屋中有一女孩,正在为客人把冰淇淋盛在饼干锥里。
白色的衣裳与金色的头发,轻轻的动作与盈盈的笑容,她真把这里青山绿水,敷上异彩,幻出精神。
我掏了一把瑞士法郎,请她捡出买一锥冰淇淋吃。第一口刚要下咽,哎呀,为什么这么好吃呀!我不由得一怔。她看着我,笑着。“游人总说我们的冰淇淋好吃,是吗?”她替我先说了。
“你知道罢,那是因为我们的牛奶好。牛奶好喝,冰淇淋就好吃!”
“有这么大区别吗?”
“我没有吃过其他地方的呀,我不知道其他地方冰淇淋的味道,是游客告诉我的。”
“那么,你们的牛奶为什么好喝呢?”
“因为呀,牛是在自由的天地长大的,好多游客这么猜的。”
“喔!”
“我男朋友就是放牛的。”
“喔,”我有些听不进去,反问她,“你猜我是干什么的?”
“看不出来。”
“是教师,教书的。”
“喔!我男朋友也是教师,是教滑雪的,他冬天不放牛时就教滑雪。”她怕我未听清楚,用手又做了个由阿尔卑斯山的雪峰上一滑而下的划线。在她的亮丽的眼光里闪出她男友的英姿。
……
回到旅店,在饭厅里遇到三四位同是来开会的人。等到大家惊讶地叫着冰淇淋为什么这么好吃时,我倒是很行家似地说:
“因为牛奶好。”
“牛奶为什么好?”
“因为牛是在自由的天地长大的。”
我答完,他们却忽然想起我的问题:
“瑞士凭什么可以立国?”
大家答不出来,我就自语自答地说:
“是不是人为了自由,就有了智慧,也有了勇气?”好像是从牛身上得到了灵感。
……回到屋中,窗外新月在天,可以不开灯了。夜这样静,听不到水声,也听不到风声,只有细微而又规律的咔动――不知是瑞士的手表声,还是自己的心跳声。
(选自《寂寞的画廊》,有改动)
12.第1段中,作者说“我更惊异了”,作者“惊异”的是什么?(4分)
13.作者是用哪些手法来表现露卡诺湖之美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14.作者为什么要写小木屋中卖冰淇淋的小女孩?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加以分析。(4分)
1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并具体分析文章是怎样逐层表现主旨的。(6分)
本题关键词:瑞士染色法,小儿阅读障碍,花茵陈,瑞香花,瑞花油,瑞士,陈士铎,瑞特染色,数字化X线成像,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