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问题

咏 风 王 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户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风声。

(1)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个字?

(2)这首诗写“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3)历代咏风的诗很多,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

(1)有情

(2)拟人(1分),诗人用“驱”、“卷”、“寻”、“出”等字眼,把自然现象写成了有意识的活动,形象生动的写出风驱散了涧谷飘浮的烟云,卷走了山间缠绕的雾霭,犹如精灵般使山间人家重现,将明朗清爽带给人间的情态。(2分)

(3)作者以风喻人,托物言志,(1分)赞美了那些不遗余力,慷慨惠施,高尚而有情有意的人。

[5ba9afc8a43a2755.gif]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5―7题(每题3分,共12分)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确定创造力的一些解培学特征。也许并不令人吃惊的是,对一些拥有特别创造才能的人进行的脑研究表明,脑部的活跃区域是由这些人所使用的专门知识的类型所决定的。语言、形象、空间意识等,每种技能都在某种程度上相应地处于大脑的某个或某些特定部位。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顶叶较大,该部位对空间表示很重要,而作家的前叶和颞叶分布着更广泛的语言区,有的甚至在两侧大脑都有延伸;虽然语言区一般只存在于左脑。

但并非只有这些特定脑区呈现活跃状态。创造性地利用信息需要许多脑区之间的相互合作。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克拉克斯顿说:“创造力的统合要求一种新的模式,让大脑处于一种各脑区同时活跃的状态。”当我们的注意力以一种不那么富有创造力的方式集中,如阅读煤气账单的时候,只有少数脑区处于活跃状态,而且统合活动很少。

瑞典隆德大学的心理学家卡尔森发现了将不同形式的创造活动联系起来的脑区。当人们进行创造性劳动时――如尽他们所能尽量多地列出一件物品的用途――他们大脑的前叶变得明显活跃。大脑的前叶被认为能帮助人们将注意力从一个任务转移到另一个任务。

克拉克斯顿的同事保罗・霍华德相信,他发现了创造力的另一个方面。他让人们以三个单词为基础,编出一个故事。与此同时,他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他们的脑部进行扫描。随着人们的努力程度提高,他们编出的故事也越来越富有创造力。人们右脑深处被称为前扣带脑皮质的脑区的兴奋程度也越来越高。霍华德说,这些区域可能对控制冲突非常重要,它们能帮助我们过滤掉单词相互组合的许多无用的方式,使我们能够找出最好的联系。他说,这表明创造力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即创造力是对各种想法进行筛选和分析的一个谨慎的过程。

但要做到真正地富有创造力,不仅需要拥合适的性格、脑区和网络,还需要高效地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如同我们与生俱来的大脑资源一样,技巧、形式以及我们的社会环境也能塑造我们的创造力。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人们也会利用每天、周末和假日的不同节奏来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和改变大脑的状态。

据哈佛商学院的特雷莎・阿尔比尔说,创造性的活动并非总是孤独的、痛苦的事情。阿尔比尔经过对真实的商业活动进行为期10年的研究发现,积极的情绪与创造力呈正比关系。她的研究小组还发现,创造性的思想有助于改善人们的情绪。

5.从原文看,以下对“创造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创造力是每一个人都拥有的天赋,但个体之间拥有的这种能力有高低之别。

B.创造力的统合要求一种新的模式,让大脑处于一种各脑区同时活跃的状态。

C.创造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技巧、形式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

D.创造力是对各种想法进行筛选和分析的一个谨慎的过程。

6.从原文看,以下不能支持第一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的一项是

A.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的对空间表示很重要的脑部顶叶较大。

B.语言区在作家的前叶和颞叶有广泛的分布,而不只存在于左脑。

C.语言、形象、空间意识等技能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脑部的活跃区域。

D.阅读煤气账单的时候,只有少数脑区处于活跃状态,而且统合活动很少。

7.根据文意,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霍华德的试验表明,如果我们比较努力,我们的头脑可能也会变得更富于创造力。

B.只要拥有合适的性格、脑区和网络,并高效的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我们就能成为最有创造力的人。

C.因为积极的情绪与创造力呈正比关系,所以处于消极状态下不大可能有什么发明创造。

D.利用不同节奏来转移注意力和改变大脑的状态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能有效地保持创造力。

5.C   6.D   7.B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备战奥运会的所有运动员们都知道一场比赛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B:他是火箭队的铁杆球迷,在火箭队还没有开始夺得22连胜之前,他就向我们预言这支球队在本赛季的良好前景。 C:包括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都有权利分享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那种要求某个地区或某些人群谢绝现代文明,永远保持贫困‘原生态’是不符合道义的。 D:在西安,有比北京天坛更古老、更有历史价值的天坛,但是它处在一个破旧的院落中,很少被人注意。

参考高考阅卷标准

请以“春天在”为开头写一组排比句,每―个分句要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手法。(6分)

春天在

春天在

春天在

示例:“春天在草尖,细草在和风里轻轻地舞蹈;春天在柳梢,柳眼在暖日下柔柔地笑;春天在燕巢,雏燕们在温暖的家里轻声细语地聊。”

下面某校学生会贴出的告示有4处表述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4分)

招领启示

高二(3)班王晓明同学3月5日在食堂吃饭时捡到一个黑色皮夹,内有一张饭卡和105元人民币。请丢失钱夹的同学速来认领

学生会

2008―3―6

(1) (2)

(3) (4)

①“启示”改为“启事”;②删去“吃饭时”;③“105元人民币”改为“若干人民币”④应明示认领地点。(1处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春天的速度

徐迅

昨夜下了一场小雨,早晨起来一看,远远近近的土地都绽出了莹莹的新绿,门口的桃树也打起了花蕾,爽目得很。贪婪地跑到外面呼吸了一口空气,忽然就想起朱自清关于春姑娘的说法,这群可爱的小姑娘,驾着自然的辇车,雀跃着来到了我们中间。

春天的到来就是这样出乎我们的意料。门前的一棵枯树,前天心里还疑心它是否成活,今天就盈注了勃勃的生机;昨天塘里的一泓死水,早上却盎然漾起了涟漪……相比较其它的季节,春天的速度真是很快。是那“忽如一夜东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节拍,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欣喜。苏东坡说“春江水暖鸭先知”,其实先知的岂止是“鸭”,真正体会到春天速度的应该是风,是花,是草,是人的心情……

春天的风似乎抽出了那冰冷的刺,变得柔和、流畅起来。轻轻地梳理,就飘逸起千万缕秀发,暄软得像一团云絮,既没有夏季风的燥热,也没有冬天北风呼啸着的坚硬,叫人感觉如一只懒散的小猫伸出的小爪,挠得人痒痒。那速度均匀而敏捷。体现在花花草草上,春天的速度又更加异常,像是一位急不可耐的“催生婆”,省却了“十月怀胎”的过程,在一夜之间就分娩出鲜活的生命。枯草衰叶,一下子就有了水灵灵的生意,有了绿,有了芽,有了蓓蕾,很快就有了肆意疯长的绿叶,有了怒放的鲜花,有了一日比一日更甚的蓬勃的生命气象。由于速度的原因,也让人体会不出它们的腼腆、局促。相反,越发变得局促起来的却是我们自己。

鸟也是那时候陡然出现在我们视野里的。一整个冬天,除了几只饥饿的麻雀和令人讨厌的乌鸦外,很少见到鸟。但这时候,所有的鸟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它们心情莫名其妙地愉快,一个个迈着轻快的步伐 ,沉湎在春风里,几只、几十只地蹦跳在树枝上,错落起来,就像划出了一条五线谱,演奏起春天的大合唱。几只小鸟吱吱地站在屋顶上,唧唧喳喳的,说话的速度也变得很快。

春水泛滥,这是春天的另一种更快的速度。它积蓄在一口池塘里,不知怎么就贮存了那么大的力量,几天就将池塘里的水涨得满满的,春心迷荡;它明净而飞快地奔泻在溪流里。急溜溜的,像是要赶赴春天的一场宴会。如果它奔流在大江里,那速度就快得有些凶猛的意味了。后来连它自己也控制不住。它奔腾,它咆哮,它一泻千里,势不可挡,最后它自己也被这种速度吓坏了。于是哭天喊地,泛滥成灾――江河里的水是经常缺乏节制的东西。

对于春天,人们一般都沉迷在一片美丽妖娆的景象之中,习惯上看到的是小麦的生长,却无心关注它拔节的速度;看到繁花满地,春风荡漾,收获的也是一大把喜悦的心情,最多也只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移情转意――生活给人展示的往往都是这种表面上的假相,春天真实的速度反而被掩盖住了。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看上去春天很美丽,很圆满,但那凶猛的水却一下子就冲垮了我们建立在错误基础上的大堤。这就是我们不愿、却不得不经常看到的事实。

雪莱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许多人对此充满了信念,其实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

春天的速度

14.文章第四段,作者运用了几个表现速度的词语,请找出来,并说说它们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5分)

15.作者说“因此在春天,人们的生活一开始就运行在错误的轨道上。”联系上下文说说“错误的轨道”的含义。(4分)

16.这篇文章写景形象而生动,请你选择感触最深的一处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6分)

17.“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句诗蕴含了怎样的理趣?本文作者为什么说“撇开理性,雪莱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7分)

14.陡然、突然、冒(3分)。

    这些词语写出了鸟儿到来之快,表现了作者意外而惊叹的心情。(2分)

15.人们总是沉醉于春天的美丽和圆满(2分)却忽略了春天的速度,没有意识到时间飞逝(2分)

16.评分标准:1.概括列举内容。(1分)2.明确修辞手法。(1分)3.分析修辞手法运用(4分)(怎么用的?1分;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1分;对表达作者感情有何作用?2分。

17.①作者雪莱把深刻的哲理蕴含于冬去春来这一简单的自然规律中(1分)。既表达自己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和必胜的信心(1分),也激励人们在生命的困境中以乐观的姿态有信心地面对未来(2分,意思对即可)。

    ②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借春天的速度,告诉人们时间在飞快的流逝,从而警示人们不要沉醉于春天的美丽,更要注意春光的短暂,要珍惜时光,珍爱生命。因而作者说撇开理性,仅仅是叫我们提防着――春天的速度。(3分,意思对即可)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 ,人命危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祖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2)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春风又绿江南岸, ? (王安石《泊船瓜洲》)

,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等闲识得春风面, 。 (朱熹《春日》)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无以终余年,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竹外桃花三两枝    明月何时照我还    绿杨烟外晓寒轻    人间四月芳菲尽

        万紫千红总是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