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五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 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4)___________,背西风,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5)边庭流血成海水,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兵车行》)
(6)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雁阵惊喊,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1)假舟楫者 (2)侣鱼虾而友麋鹿 (3)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征帆去棹残阳里 (5)武皇开边意未已 (6)响穷彭蠡之滨 声断衡阳之浦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 江 月(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廓①,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新客,月明多被云妨②。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①鸣廓:在回廊上发出响声. ②妨:遮蔽.
(1)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行《古今词语》云:“东坡在黄州,中秋夜对月独酌,作《西江月》词。”词中“月明多被云妨”一句写的是眼前实景,但似乎还有更深的内涵,请品读全词,谈谈你的理解。(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4分)
(1)(4分)“明月”用以象征(比喻)词人美好的理想和高洁的人格;“云”则象征(比喻)奸佞小人。“明月”多被“云”遮,含蓄地抒发了词人含冤被贬的愤懑之情。
(2)(4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全词通过对新凉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的结合起来,由秋思及人生,触景生情,感慨悲歌,令人回味无穷。

8.D 9.C 10.A
11.①(赵公)担心他们将要流亡,在城市和乡村都布置了发粮的地方,总共有五十七处.
②(赵公)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③(赵公)在这段时间,早晚操劳身心疲惫也没有丝毫懈怠,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亲自处理.
(评分标准:每个分句一分,该分句所有知识点翻译正确才能得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中国思想界伸向传统文化的“橄榄枝”
如果说,五四运动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新兴反传统力量,在与保守主义者的交锋中以大获全胜告终的话,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新兴的思潮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亲和态度。
20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消逝最快的一个世纪,以五四时期“__孔家店”为先声,作为中华文明表征的rú jiāo 文明,在整整一个世纪内受到了持久的打击。1966年展开的“破四旧”活动,将这种打击发挥到了极致。及至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与西方的巨大现实反差,刺激了当时的知识分子群体,“西学东渐”渐成风流。在此一时期的知识分子眼中,中国之所以落后,很大程度上肇因于顽固的“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仍旧继续了其受批判的命运。
变化发生在90年代初,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淡出,学术突显”,“国学热”适时产生。文化部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刘军宁,是较早提出“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的主张的人,在对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他所称的“rú jiāo 自由主义社会”进行考察之后,刘军宁得出rú jiāo 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的结论。在他看来,破坏传统未必意味着现代化的必然实现,相反却可能导致价值体系的解体和文化认同的失落,从而损害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进入21世纪之后,主动向传统思想伸出橄榄枝者更是络绎不绝。时常参与政策制定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最近提出了“儒家__主义”---“仁义礼智信的__主义”的概念。而著名学者甘阳,最近也提倡文化“复古”,他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国家环保局环境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政策室主任杨鹏,在“老子与自由主义及执政学”的研究上颇有建树,孝子的理念在其参与制定环保政策时也时常发挥作用,但当与记者谈到儒学时,杨鹏却表现出一种排斥的态度,对他的朋友-----陈明和倡导“政治儒学”的“新儒家”蒋庆的很多观点,他也表现出不以为然。
从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的角度出发,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了不同“药方”。中国科学院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提出“文化民族主义”理论,希望能够发动一场遍及全球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把儒学重塑为与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的、遍及全球的现代zōng jiāo ,刘军宁则对“五四”进行再思考,并认为当时的人们对传统存在错误认知。“他们认为可以离开传统,把传统变成一块白板,然后重新写东西,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他主张,中国传统虽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但无法独立开发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来,因此与外来文化的接轨与融合是必要的。他认为,“传统作为一种因素,其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它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对中国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仍在,并且其观点的多样繁复甚至并不比近一个世纪前少,所不同的是,中国思想界有越来越多的人,从一种激烈的反传统情绪中走出来。
5、下列对“儒家文化”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及作用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直到“五四”运动以前,儒家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华文明的表征。
B.、从“五四”运动开始,直至20世纪八十年代,儒家文化遭受了持久性的打击。
C.、进入21世纪,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甚至在环保政策的制定中也时常发挥作用。
D.、通过对传统进行重新审视,很多人认为儒家文化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6、下列不属于对“新兴思潮对传统文化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亲和态度”进行阐述的一项是
A.、rú jiāo 可以和自由主义成功对话,破坏传统可能最终损害到现代化秩序建构过程本身。
B.、传统文化虽然有价值,但无法独立开发现一套适应现代化社会的政治制度来。
C.、提倡文化“复古”,认为成功的改革必然要顾及到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D.、儒家传统未必是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障碍,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不断获得新的内容。
7、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五四”运动到改革开放初期,传统文化受到打击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反传统”的认知与需要。
B.、现在人们对传统文化是与非的争论依然很多,可以用“百家争鸣”这个词语来形容。
C.、文中谈到的人们给中国的未来开出不同药方中,不同程度地体现了重塑儒学的思想和主张。
D.、传统的儒家思想现在已经超出哲学范畴,进入政治领域,参与到政策法令的制定中,成为“政治儒学”。
5.C 6.B 7.D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义连贯的一组是⑴ 高矗云霄的博格达峰上,成年成月 , ,不管春夏秋冬,它从上到下总是一身洁白。⑵ 山谷两旁, , ,仰首只见一线弯曲的蓝天,偶尔有几只山鹰掠过。① 披着雪白的大氅 戴着雪白的头巾 ② 戴着雪白的头巾 披着雪白的大氅③ 峥嵘险峻 峰峦陡立 ④ 峰峦陡立 峥嵘险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90分钟涉及广泛议题的谈话后,布什总统在悉尼接受了中国____的邀请,将出席2008年北京奥运会。 B:潜泉印泥产品行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它是工业部和上海市的优质产品和著名的出品创汇企业。 C:把文化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创新训练提前到中学教育阶段,已是人们的共识,创新教育不仅尊重人自身价值的实现,而且更重视人自身的发展规律。 D:近来全球局势还是令人忧虑,在核焦点上,伊朗尽管态度强硬,美国还是拿出了他的制裁计划。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今年第二季度个人电脑市场与去年同期相比缩小了2%,这是个人电脑进入了市场20年来首次出现的 。②蚁群如此自甘渺小,自满自足,甚至 否认伟大和渺小、先进和落后差别,陶醉于自欺欺人,自我安慰,岂不太可笑么?③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思维, 情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A:萎缩 公然 激活 激发 B:萎缩 竟然 激发 激活 C:滑坡 公然 激活 激发 D:滑坡 竟然 激发 激活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寂静的夜晚,大理石地板对英雄雕像说:“瞧你多么风光,人们在你面前顶礼膜拜;而我却被人们踩在脚下,默默无闻。”雕像说:“当初你忍受不了工匠的雕刻,就只能做一块地板。”
请根据你的理解,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参见高考评分标准
在学校的管理中,有时候一声适时的提示,一句温馨的话语,可以给人送来浓浓的暖意,让校园变得更加和谐。学校现在开展校园广播“温馨提示语”征集活动,在起床、晨读、午餐、放学等时段、用富有学生特色的话语,配上动听的音乐播放,让校园时时充满关爱和温情。请任选两个时段各拟一句温馨提示语。注意亲切生动,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环境氛围。
起床 晨读 午餐 放学
时段: 提示语:
时段: 提示语:
答案示例:
1.起床:度过了漆黑的夜晚,迎来了又一个美丽的早晨,同学们快快起床吧,让我们
伴着初升的阳光,展开笑颜迎接新的一天!
2.晨读:阳光、清风,鸟语、花香,早晨的风光是美丽的,早晨的记忆是清新的,同
学们,捧起书本读书吧,让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
3 .午餐:同学们,就餐时间到了,饥肠辘辘的你一点焦急难耐。请礼让小同学,珍惜
盘中餐,以美好的心情享用那可口的饭菜吧!
4.放学: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让我们带上老师的叮咛,伴着同学的祝福,想着父母的期盼,踏上熟悉的回家之路吧!注意安全,一路顺风……
(符合时段特点和校园氛围1分,语言得体2分。语言不符合要求酌情扣分)
将下面的长句改写为4个语意连贯的短句,使句意更清楚,行文更通畅。(不能改变原意,可以增删、调换个别词语)(4分)
以“传统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为主题的由成都市政策、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
答:
参考答案:①首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5月23日在四川成都拉开帷幕,
②它的主题是“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共建和谐世界”,③它由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文化厅、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④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举办的第一个国际性节庆活动。(四个单句表述完整准确得3分,连贯得1分;语意不完整酌情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