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B(躬:亲自)
7.C(两个“以”字都是介词,意思是“凭借”。A项的两个“为”字都是介词,前者表示被动,后者意思是“替、给”;B项两个“而”字都是连词,前者表转折,后者表承接;D项的两个“于”字都是介词,前者意思是“在”,后者意思是“到”)
8.A(应是盖宽饶)
9.C(①叙述其升迁过程;③叙述宽饶矫正规矩的结果;⑤叙述皇帝对他的新任命)
10.B(错在“委婉地提出意见”,文中是说他要辞职)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要求各级主管部门切实履行职能,做好粮、油、肉、蛋、奶等主要食品的生产,供应和价格稳定。 B:表现纪检干部事迹的话剧《瑞雪长歌》,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所有故事都取自真人真事、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C:在当前形势下,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就是关注、维护普通百姓的根本利益,尤其是那些由于各种原因而处于困境的百姓的利益。 D:本次报道试图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牧民生活的状况和城镇历史、地理沿革的采写,以克什腾旗作为一个示例来展现内蒙古的旅游。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招聘会上,大多数毕业生表示,相对于薪酬谢而言,他们更加 的是自己日后的发展空间;而那些有发展潜力的毕业生往往被用人单位先 。②听完外交部长给我们做的 报告,我们认识到 发展得这样快,只有努力学习,勤奋工作,才不至于落后。
A:看中 看重 时势 时事 B:看中 看重 时事 时势 C:看重 看中 时势 时事 D:看重 看中 时事 时势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渡假 暮霭 励精图治 礼上往来 B:端祥 愚腐 和衷共济 甘之如饴 C:耽搁 沉湎 瞠目结舌 理屈词究 D:精辟 福祉 人才倍出 弊帚自珍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被国务院以行政法规形式定为假日,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对此,你也许会有所联想、有所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观察下面漫画,完成两题。
(1)请向没有见过这幅漫画的人介绍这幅漫画(120字之内)。
(2)写出这幅漫画的寓意。
寓意:
①漫画介绍:漫画右下方有一个穿着皮鞋,着竖条套装的中年男子,向左弯腰鞠躬,大约呈90度,双手放在膝盖外侧。秃顶的头向上抬着,眼睛看着上方。在图的左上方有“为人民服务”5个大字。其中“人民”被一张钱币遮住。漫画右下角写着“虔诚”。
(4分,要求说明顺序及说明方位要清楚)
②寓意:这幅漫画讽刺了某些人眼中只有金钱,而没有“人民”的现象。(2分)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点评下面这则新闻。要求:观点明确,不超过30字。(3分)
据报道,如今不少知名企业都在或明或暗地调整招聘的学历门槛,不再将本科以下学历排除在外。佳能(中国)公司总裁透露,今年公司将面向更广泛的应聘者,包括大专、中专、中技学生,他们只要有奋进的愿望和努力的行动,能够积极沟通,就会受到公司的欢迎。这种做法并非特例。某大型银行在招聘时学历要求为大专。富士通(中国)有限公司的经理也表示,己经开始放松学历方面的要求,因为他们注意到,大专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更高,同时更珍惜现有职位。诺华制药公司总监也明确表态,只要应聘者英语水平、专业知识、经验等综合竞争力达到要求,不会限制其学历。
①从公司选人角度:公司选材"任人唯能"(任人唯贤),不以学历高低为标准,这种转变值得称道。
②从人的自身发展角度:只要有真才实学,就有施展的空间。不必因学历低而自卑。
③从社会角度;社会用人标准的变化有利于人尽其才,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
④从学校角度:企业量才录用,有利于学校克服教育积弊,培养能力型人才。
将下面6个句子,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3分)
①因此,惟有关注心灵的人,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②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③在理论上,人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④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心灵
⑤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⑥所以,注重内心生活,并且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④③⑤②①⑥
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任选3题)(6分)
①三岁为妇, 。 ,靡有朝矣。
(《诗经,氓》)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
。 (贾谊《过秦论》)
③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舍辞》)
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
。 (李白《蜀道难》)
①靡窒劳矣 夙兴夜寐 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士不敢弯弓而援怨
③时矫首而遐观 云无心以出岫 ④扪参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坐长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①――②题(8分)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弟、妹》。
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前两联写由于战乱、饥谨,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
B.尾联是想象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
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②“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5分)
答:
①B(3分)
②妙在以"雁""蓬"为喻(1分),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别故乡流离四方,仿佛深秋断根的蓬草(2分),形象而传神地写出诗人饱经战乱、兄弟离散的飘零之苦(2分)